学习关于〝水〞的哲学有感

 

【读者来鸿】学习关于〝水〞的哲学有感

 

 

 
敬爱的 薄伽梵 师尊

您好!

前两天弟子在微信上恭学了 师父转载的关于〝水〞的哲学。

印象中弟子之前也听老一辈人讲过有关〝孔子论水〞的典故,然而那个时候也只是听听,因此也从未想过要去实践。

弟子也记得 薄伽梵 师尊早在越洋电话师生对坐时曾经圣示过:长江从源头出来流入东海,其过程中有时会向左流或向右流、甚至还会倒流,但是,即是倒流其实也是前进。

这是当时在那个年代,弟子们正处于群体偏差, 师父为弟子们开始纠正时所圣示的。由此弟子对〝水〞的哲学开始有了更深的印象。

而如今随着宗教过程的深入,现实的面对方方面面的身心锤炼,这一个〝水〞的哲理就觉得开始实际应用到调整身心的宗教过程之中。

水能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春为露、夏为雨、秋为霜、冬为雪〞因势而变,水的这种至柔的特性,表义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那种柔和而容忍的性格以及随缘变通的能力。

然而水的性格如此柔和,却也能够看到过去的民居老房子,每逢雨季时雨水就顺着房檐滴下来,却房檐下尺八厚的石条上滴出一个个深深的坑;由此也经常听到有句话讲叫〝滴水穿石〞。

由此知道水既有至柔的性格,却也有至刚的一面。

因此弟子也联系到 师父上面的那段圣示,就觉得长江水从源头流出最终进入东海,期间不知要经历多少艰难,因此它要向左流或向右流,甚至倒流。但是它始终不懈的努力,不停的前进,当最终进入东海之后,说东海其实就是太平洋,太平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说它最深的地方有一万多米。

长江水在行进的过程中非常艰辛,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但是它既以至柔的性格面对和解决各种困难,却又以至刚的意志质量长途跋涉六千多公里汇入东海。

由此能够想象,哪怕它只是一滴水,当它一旦汇入大洋,再有谁能奈何它。

这一个象征意义,正犹如一位行者,他在宗教过程之中,当他的灵性还没有融入到法性大洋之时,他总是身不由己的把自己看成是孤立的一滴水,由此遇到宗教过程之中的冲击,就犹如受到干枯的危机,由是顾虑不断。

因此,有关这些〝水〞的哲理对弟子而言就显得非常有启发性,由此在面对必然经历的各种磨炼之时,希望树立起向〝水〞一样即柔软且又坚韧,及不懈努力的精神质量。

由此也知道,通过不断努力,坚信这一滴水总有一天会汇入大海,到那时大海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大海,再没有〝我是一滴水〞的思维。

然而,水的这些哲理在大的奋斗方向上觉得还能容易理解或掌握,但是因为一个人固有的习气总会不自觉的主导一切,因此当面对处理现实问题的细节上就显然不是很容易做到。

而现实也确实如此,就如一个人过于刚,犹如一把利刃,以锋芒做事,这自然也有他优势的一面,然而这种行事风格,会常常不自觉的伤及到他人,而其后果却也难免在处事过程中会碰到比他还要刚的人和事,由此这把利刃或折或会崩刃,故而,这种自我损伤的后果也必然会时时伴随其后,因为这也是弟子曾经经历和总结的教训。

而通过以上的体会令弟子也感到祖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宗派各一,然而通过薄伽梵师尊的教法指引,这些文化都能够在弟子们的现实生命实践中起到绝对意义上的大用。

因此水的哲学,实在有太多启迪和令人立志的意义,尤其长江东流水给人的思考,觉得也正是砥砺弟子心中唯有实现最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一去不返。

无限感恩 薄伽梵 师尊

 

 
《塔州之光》:网页连结

 
《蓝天净云》: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