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關於〝水〞的哲學有感

 

【讀者來鴻】學習關於〝水〞的哲學有感

 

 

 
敬愛的 薄伽梵 師尊

您好!

前兩天弟子在微信上恭學了 師父轉載的關於〝水〞的哲學。

印象中弟子之前也聽老一輩人講過有關〝孔子論水〞的典故,然而那個時候也只是聽聽,因此也從未想過要去實踐。

弟子也記得 薄伽梵 師尊早在越洋電話師生對坐時曾經聖示過:長江從源頭出來流入東海,其過程中有時會向左流或向右流、甚至還會倒流,但是,即是倒流其實也是前進。

這是當時在那個年代,弟子們正處於群體偏差, 師父為弟子們開始糾正時所聖示的。由此弟子對〝水〞的哲學開始有了更深的印象。

而如今隨著宗教過程的深入,現實的面對方方面面的身心錘鍊,這一個〝水〞的哲理就覺得開始實際應用到調整身心的宗教過程之中。

水能隨方就方、隨圓就圓,〝春為露、夏為雨、秋為霜、冬為雪〞因勢而變,水的這種至柔的特性,表義一個人面對問題時的那種柔和而容忍的性格以及隨緣變通的能力。

然而水的性格如此柔和,卻也能夠看到過去的民居老房子,每逢雨季時雨水就順著房檐滴下來,卻房檐下尺八厚的石條上滴出一個個深深的坑;由此也經常聽到有句話講叫〝滴水穿石〞。

由此知道水既有至柔的性格,卻也有至剛的一面。

因此弟子也聯繫到 師父上面的那段聖示,就覺得長江水從源頭流出最終進入東海,期間不知要經歷多少艱難,因此它要向左流或向右流,甚至倒流。但是它始終不懈的努力,不停的前進,當最終進入東海之後,說東海其實就是太平洋,太平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說它最深的地方有一萬多米。

長江水在行進的過程中非常艱辛,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但是它既以至柔的性格面對和解決各種困難,卻又以至剛的意志質量長途跋涉六千多公里匯入東海。

由此能夠想像,哪怕它只是一滴水,當它一旦匯入大洋,再有誰能奈何它。

這一個象徵意義,正猶如一位行者,他在宗教過程之中,當他的靈性還沒有融入到法性大洋之時,他總是身不由己的把自己看成是孤立的一滴水,由此遇到宗教過程之中的衝擊,就猶如受到乾枯的危機,由是顧慮不斷。

因此,有關這些〝水〞的哲理對弟子而言就顯得非常有啓發性,由此在面對必然經歷的各種磨鍊之時,希望樹立起向〝水〞一樣即柔軟且又堅韌,及不懈努力的精神質量。

由此也知道,通過不斷努力,堅信這一滴水總有一天會匯入大海,到那時大海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大海,再沒有〝我是一滴水〞的思維。

然而,水的這些哲理在大的奮鬥方向上覺得還能容易理解或掌握,但是因為一個人固有的習氣總會不自覺的主導一切,因此當面對處理現實問題的細節上就顯然不是很容易做到。

而現實也確實如此,就如一個人過於剛,猶如一把利刃,以鋒芒做事,這自然也有他優勢的一面,然而這種行事風格,會常常不自覺的傷及到他人,而其後果卻也難免在處事過程中會碰到比他還要剛的人和事,由此這把利刃或折或會崩刃,故而,這種自我損傷的後果也必然會時時伴隨其後,因為這也是弟子曾經經歷和總結的教訓。

而通過以上的體會令弟子也感到祖國的傳統文化,雖然宗派各一,然而通過薄伽梵師尊的教法指引,這些文化都能夠在弟子們的現實生命實踐中起到絕對意義上的大用。

因此水的哲學,實在有太多啟迪和令人立志的意義,尤其長江東流水給人的思考,覺得也正是砥礪弟子心中唯有實現最崇高的理想和目標而一去不返。

無限感恩 薄伽梵 師尊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藍天淨雲》: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