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
汲取觉悟的力量

 

[梵花2120]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觉悟的力量

 
谢谢 师父让弟子又重新回顾了昨天的广播龙讲。

弟子对其中讲到的「《易经》就是古代的中国式的量子力学和宇宙朦胧的混沌的理论」特别有兴趣。又重新学习了量子力学和混沌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后,感觉到确实如此。

比如量子力学中玻尔提出的互补理论,在《易经》中就有强烈的表现,阴和阳的爻变就好像波动性和粒子性一样,观察到一个,另外一个的信息就会隐伏;但是呢,它们又是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卦变中间产生阴阳转换的,这就像粒子性和波动性的相互交替;而这种波动和观测者息息相关,就很像一个爻本来存在在这里,它的这种阴阳转变实际上是和〝用〞有关系,这个〝用〞其实是人的作用。弟子也想到《易经》中,是超越物类地对不同的性进行归类,比如乾,不仅表示宇宙的天、太阳,也表示人体中的头,也表示人事关系中间的帝王、父亲,甚至表现动物中间的马、以及形状中的圆甚至抽象的品质——刚健。弟子思考,这种打破我们常规物类分别的同性归纳,一方面说明了,分类只是人名言、相的一种分别界定,另外一方面是不是也隐含着量子物理中间最吸引人的量子纠缠的某种规律?

而混沌学中间最基本的理论就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个大系统的变化,这也导致了其中的某种不可预测性,弟子觉得这就很像《易》中间每一个卦变,一个爻动,就会导致整个结果的改变;而一个爻的变又通过错综复杂产生许多新的变化,一个卦有六个爻,当然就更复杂了。

但无论是量子物理还是混沌学,对宇宙的认识都推进到了统一场,这就和佛法说的不连续的整体的整体或同体一致,也和《易》的无极相通。而这个《易》,又是中国儒道两家的共同源头。这样子学习以后,弟子就对 师父说「中国与西方或者与印度的宇宙观,根本是同一套宇宙法则」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弟子也从《易》的阴阳理解到,这个阴阳互变就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显露在外面的一面,就必然有它隐态的一面,这其实就包含着完整的世界是显态的世界和隐态世界的总和这样一个道理;而从一个明晃晃摆在那边的卦象,充满了复杂性的爻变、卦变,说明了看起来是〝明确〞的显态,其实是极其小的一个部分,而充满了复杂性的繁多复杂性的繁多的潜在变化也就是可能性,那个隐态才是世界更大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在最早的易学源头,就已经揭示了当代科学证明的可见的物质能量只占宇宙极小一部分的事实。一般科学上讲显隐之间5%95%的比例,跟 师父讲的万分之0.00001和万分之99.99999这个比例其实还是相差很大的,但是从《易经》诸象这种变化的丰富性来看,弟子觉得还是 师父的这种讲法更契合。而弟子之所以说这个问题,主要就是想说明,其实这里就证明了隐态世界的客观存在,所以像唐代那个故事,看起来很神奇,似乎是一个神话,但是它确实是一个有时间记录的历史事件,也就不会让人很奇怪了。《蓝天净云》公众号一篇转载文章讲到梁启超的那些经历,也是让人触目惊心!这种隐态的存在,让人不得不警醒自己每个言行思在宇宙这个记事板上,到底会记录下怎么样的东西。

 

澳洲中国佛教学院美国分院供养圣密法器图

 
隐态世界里发生的一切,在我们圣密宗来看,不是神秘主义的神学,也不是唯心主义的臆想,而是确确实实的一种物质运动,所以 师父说炁量子其实也是唯物的。在《易传》里面,也明确讲到隐态的鬼神,但很科学地认为这是阴阳二气的屈伸往来,阴气主屈为鬼,阳气主伸为神。而在《易传》里呢,它还有一句话叫:「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事。」弟子理解,虽然易学不像佛教有各种各样的法门,比如时轮法,在灵性层面可以有很神妙的宇宙数学测定,但已经说明进入到那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实际上可以有比六识层面的概率学更精微的把握。但是像这种感而遂通的境界,很显然是一定要有灵性的修证的。

进入这种灵性的修行,正像 师父所说,隐态世界中间是有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就好像易卦中间的爻变卦变,也是会有吉凶悔咎,所以要审慎选择如何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 师父讲的在各种复杂能量的交锋中间要把握正能量,非常一致。但是易象这种用,如果仅仅靠六识的推算,其实是很难做好的,而且有可能一步错步步错,误导整个生命走向。弟子一个朋友搞周易,他就说他有时候推一个卦就会推出一身大汗,弟子想,这就是六识上心神耗费巨甚的缘故。弟子家里有一点点周易的家学,祖父也曾经跟弟子说过一件事,他有一次早上和下午给两个人打卦,同一卦同一爻,可是他跟两个人解的就是不一样,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弟子理解这可能跟他多少有进入了一点感的状态有关。所以,古人说「善为《易》者不占。」好好探索宇宙规律、把握宇宙规律、遵循宇宙规律、融契宇宙规律,做这样的实修亲证是最高明,也最直捷的。现在有圣缘得遇深入隐态世界探究宇宙真实、人生究竟的圣密法,要好好珍惜。

弟子学习以后,也感觉到:祖国这片黄土地上的传统文化真的是非常伟大!充满智慧仁爱和力量!确实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要从中汲取觉悟的力量。

 
《蓝天净云》: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