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孝道中的
〝逆缘成助缘〞体验
[梵花 现将所经历之事、所起之心、所转之念,恭呈于 师父,祈请 薄伽梵 师尊圣正、加持、遮止、考察! 一、境缘的现起:母亲的执着与弟子的困惑 近来,九十四高龄的母亲身体渐显衰弱。弟子欲尽孝心,请她来弟子家与弟子同住,或请保姆、请钟点工,皆不从;劝其住院,亦拒绝;邀其来弟子家旁之养老院居住,弟子可日日陪伴,仍不肯。母亲的理由有三: 嫌费用太贵。她每月的养老金足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且还有存款,弟子也要求替她支付,但她仍坚执不肯。 她记挂弟子曾说若她来此居住,弟子与先生便不去国外与女儿团聚。她认定〝子女的承诺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她念及两位妹妹,尤其常收其资助的小妹,嫌路途远难以探望。她宁可住普通养老院,与妹妹们多聚。 甚至,她时常言欲〝自我了断〞。面对母亲的这些执着,弟子心中一度生起无奈与伤感:为何弟子在她心中不如妹妹重要?为何她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为何对子女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然而,静下心来思考,弟子是修行人,母亲的一切,皆为弟子修行之逆缘考验。 二、圣密观照:执着非今生之因 圣密宗金刚禅佛教教法中常言: 七大凡识流转,带来无明与执取; 前世因缘业习,成就今生的性格与取舍; 一切执着,并非一生形成,而是累世之熏习。 母亲的吝惜、对妹妹的依赖、对子女的不信任,皆非偶然,而是业力所感。她的〝我执〞与〝爱执〞,不会在今生改得彻底。若弟子一味以世间孝的标准去衡量,只会增加彼此矛盾。 圣密之理教弟子观照: 这是她的业缘,弟子不能强改; 这是弟子的修持,弟子必须承担。 ![]() 〝圣缘慈悲心〞,即以圣者无我的大悲心,来观待一切众生。 当母亲因金钱而执拗,弟子提醒自己:她的吝惜不过是〝我执〞的显相。 当母亲对弟子缺乏信任,弟子自省:是否弟子的言行未能给她完全的安定感? 当母亲执意要妹妹陪伴,弟子换位思考:老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往昔回忆,胜过弟子世间理性的安排。 于是,弟子放下要求,以包容取代对抗: 她若拒绝弟子的好意,不必争执。 她若说要〝自我了断〞,弟子便柔声答:〝妈,您能活着,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她若执迷不改,弟子就忍让等待,以功德回向,期其来世离苦。 弟子觉得,这,便是圣密修持中〝逆缘成助缘〞的真实体现。 四、修持的提升:由世间孝转为出世间孝 世间孝,重在衣食起居;出世间孝,重在灵性解脱。 母亲或许拒绝弟子的照顾,但弟子可以: 在心中观修〝圣密菩提心〞,回向她的业障得以消融; 在修持时,将功德回施母亲,使她心识清净; 在遇逆境时,调伏我执,把母亲视为修行中的〝大善知识〞。 这样,母亲虽不随弟子意,但已成为弟子修行的〝逆缘道场〞。 五、逆缘即道场 弟子渐渐明白: 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是前世因缘,无需强求; 凡遇不顺心,先反省自己,这正是修持之要; 慈悲、包容、忍耐,才是圣密弟子面对一切境缘的态度。 母亲的执着或许今生难改,但弟子的修持或许可以转化这一切。若弟子积累灵性功德,未来母亲自会因缘成熟,不再陷于痛苦与执念,终得解脱。 因此,弟子感恩母亲,感恩这段艰难的缘起。 正因众生无明,才显修持的价值; 正因逆缘现前,才生菩提的功德。 这便是弟子在孝亲逆缘中,依圣密宗教法所得的修持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