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微細智的妙義
(二)

 

塔州之光

 
中華文化‧  智及 宗師華語廣播演講選載: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演講摘錄:

 
中國漢傳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從漫長的歷史中走來,當然有一套特別的組織形式和組織原則,有一些特別的教相。唐武宗(公元840~846年)滅佛以來,慈悲智慧的聖祖們,主動退出皇宮內道場,走向山林,下到農村,步入邊強,以民居為道場。我們的佛像,在民居為道場的情況下,做得是比較小,沒有很大的佛像。

 

 
在沒有很大的皇宮官廟的情況下,設立在露天上的佛像,自然而然就比較多了。比如說在四川峨嵋山上,四川的不少地方,都有許多露天的大佛。中國北方還有很多洞窟。四川大佛是出了名的。但是這些都是在歷史的發展中,慢慢慢慢構成的。因此,我們就稱衪們為聖密天。聖密天就是我們講的露天大佛。

作為祖國的歷史,聖密宗走過一系列非常艱辛的道路。所以有這麼一說:千年以降,隱藏式微,不墮聲色,蘊道潛真。因此,我們的組織爲了避免在歷史上被覆滅的命運,因此有了一些特別的教相和事項。剛才已經講過了民居為道場,就是一種重要的形式。歷史上類似聖密宗的還不僅僅是我們中國漢傳密宗,淨土宗實際上在歷史上,甚至到近代,也基本上沒有建廟的,也以是民居為道場,紮根於民居。

(待續)

 
(參見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 20170916日第709次華語廣播演講)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