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层识的灵性光辉
(三)

 

塔州之光

 
中华文化‧  智及 宗师华语广播演讲选载: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演讲摘录: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在古天竺,两千五百多年之前入灭之前,就讲了《涅槃经》,所谓的《涅槃经》就是《大般涅槃经》,讲了这个〝常乐我净〞,这个佛身,佛果是报身。

他受用身,自受用身, 阿弥陀佛, 阿丝律耶佛, 药师佛,报身佛是清净的。所以,报身佛只有十地菩萨能够见到。 圣宗开示:圣密宗七地起修,达到这一境界的,也是能够见到。

 

 
在佛教的弘传之中,为了普通人也能够见到这些变化身,也能够见到他受用身、自受用身,后来就出现了 西方阿弥陀佛的佛像,也出现了 药师佛的佛像,出现了 东方阿丝律耶佛的佛像。

这一种佛像,在唐朝、宋朝的时候,已经有了慈悲智慧的有形塑像,木雕的,也有做成瓷器的。尤其是圣密宗,祂创造了很多瓷器的佛像和诸天诸佛的佛像。

所以,《华严经》这个〝法身佛〞,在《八十华严》里头,就翻译成为 〝毗卢遮那佛〞;而在《六十华严》里头,就翻译成为 〝卢舍那佛〞;密教和圣密宗则称为 〝大日如来〞,清净到极致。

无论是显态,无论是隐态,但因为是如来之身,所以,都没有形象,就是菩萨天眼也不能见这一形象。除非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以及祂的法性身授予特别的因缘,才能见。

(待续)

 
(参见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 20170611日第682次华语广播演讲)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