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灵性五观
跃入隐态世界
(四)

 

[梵花2055]实践灵性五观 跃入隐态世界(四)

 
二、中国汉传佛教密法正是能令修行者实践灵性五观,进入隐态时空,开启深部灵性乘识,实证宇宙实相

(三)灵性五观是唯物而非唯心的

2023年,弟子们有圣缘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汉传佛教密宗国际学术研讨会,聆听了多位部级领导阐述了他们在各自的领导岗位上,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为前提,促进佛教在治国安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心得和教诲。弟子们最深的感悟是,与会领导们都殷切地祈望 佛祖极终善性的慈悲和智慧开创的佛法,能够给芸芸众生带来切实的受用,能够在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中,更好地发挥佛教正能量,促进世界和平、人类和谐、社会安定、人民安康。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在第二届迎五一将军部长书画联谊会暨新时期佛学的经典阐释座谈会上,重点阐述了灵性五观等佛教十二教观,即:

人间佛教的信仰观、人间佛教的节俭观、人间佛教的因果观、人间佛教的修学观、人间佛教的众生观、人间佛教的因缘观或者称缘起观、人间佛教的生灭观。

佛教灵性观包括五大部分:一、人间佛教灵性佛教的生命观;二、人间佛教灵性佛教的修持观;三、人间佛教灵性佛教的世界观;四、人间佛教灵性佛教的宇宙观;五、人间佛教灵性佛教的价值观。

佛教十二教观中的灵性五观和最初的佛教根本教义的五观之间,不仅沒有丝毫的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没有你高我低的区别。不同的教观适应于不同根器的众生,不同的教观对应各种因缘的人,各种因缘的人具有各种的根器。所以,不同根器的人则学不同根器的法。

十二教观诸观各不相违,诸观是一个不连续的整体,对推动建设当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深化当代人间佛教的灵性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进一步深入了对佛教的研究,从而夯实了佛教的理论。

佛教既然被称之为一种宗教,那必定是讲灵性的,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讲灵性的。反言之,不讲灵性的宗教也不称其为宗教。因此,灵性实际上是宗教的核心。

灵性五观亦是唯物的,而非唯心的。根据 圣宗 薄伽梵 净悟维摩诘圣示:其实在《黄帝外经》中讲到人有七千四百万脉道,但后来古人为了更好地推广宝贵的医学文化遗产,去繁取精,把繁琐的、不容易懂的暂时地从《黄帝外经》《黄帝内经》中隐藏,把容易理解的脉道,如人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数百个穴位公开,但隐去了七千四百万脉道。

然而,这七千四百万脉道对人体的生命至关重要,它将人和宇宙的关系呈现得非常透彻。七千四百万脉道有七千四百万亿炁量子,这些炁量子遍布于宇宙中。

人作为一个全息的小宇宙,具有七千四百万脉道和七千四百万亿炁量子,与宇宙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这就是前文提及的灵性的生命观。

灵性生命观是实实在在的人间佛教,实实在在的人间佛教能够通过七千四百万亿炁量子和宇宙相沟通。

现在虽然有些科学命题还在深入研讨,比如平行宇宙。

人七千四百万脉道、七千四百万亿炁量子和宇宙的七千四百万亿质子、光子、夸克,以及宇宙的最小的量子相沟通。

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现象,实际上都在《黄帝外经》中透彻地加以描述。但因为它只在中国汉传佛教密宗中隐蔽流传,千年以降,蕴道潜真,口耳相传,所以很多人因为找不到文字记载而不理解。

七千四百万亿炁量子,无疑也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它是确确实实能够为人们所体察、所实践,只不过是要有缘起,要有因果。无缘得见的人,无缘得闻的人,听见了也不相信,看见了也不相信。

在中国7080年代曾经掀起过特异功能的高潮,这个高潮虽然被大科学家 钱学森、 张震寰将军所推崇,但最后还是因为某些原因而中途遗憾地停止了大范围的公开研究。不过在中国的台湾省,前台大校长李嗣涔博士的研究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

 

 
《蓝天净云》: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