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思維顯密解脫之差異
提供部份學習資料
(一)
![]()
一、《聖密宗金剛禪佛教 二零零六年年曆本》
法不孤起、依境方生: 中國大乘各宗重視如來藏識: (1)禪宗弘揚如來藏識,如來藏識發揮到頂點。 《信心銘》說:恒沙〝功德〞,盡在〝心源〞。〝心源〞——即如來藏識,〝功德〞即與如來藏識相契應。禪師倡祖師禪,初期禪宗,本如來禪。初期禪宗,傳授心印的《楞伽經》,魏譯楞伽即將(宋譯)如來禪譯作如來藏禪,體悟如來藏為修證法門。 九月十八日 (2)天臺宗: 依天臺智者說,如來藏即——即空,即假;即中實相,是約俗諦的妙有說。 如來藏解說為——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三種不同的如來藏名相。以配合天臺學的三諦名相。 三十九、空如來藏即是俗諦; 不空如來藏即是真諦; 空不空如來藏即是中諦。 天臺弘龍樹中觀學,融攝發揚如來藏識教說。 九月廿五日 (3)賢首宗: 賢首國師,努力發揮如來藏識教義,賦予《楞伽經》、《信心銘》玄義、註疏。賢首宗判五教分三類: 小教及始教——有教是法相宗; 始教——空教是破相宗; 〝終、頓、圓〞三教是法性宗; 以如來藏識,心具德為根本。 終教,如《起信論》如來藏識緣起說。 賢首宗所教判的頓教,即是禪宗。從後代〝圓教、頓禪〞一致的思想上,可以考察到,〝終、頓、圓〞三教皆以如來藏識學說為根本。 十月二日 故中國漢傳密宗—聖密宗金剛禪佛教,以如來藏識教義為根本,與中國大乘各宗行者的修行和教法,共不共法,眾德歸一,萬德歸宗,無二無別。 十月九日 如來藏識教說,虛空無垢無自性,能授種種諸巧智;無始無終無生滅,性相常住等虛空。無所畏懼、自在解脫、清淨無染,遊戲神通。
二、 精神解脫跟靈性解脫是完全不同的。所謂精神解脫僅僅是你個人的思想的進步、覺悟的進步。 我們經常在講的阿賴耶識第八識它有染、淨兩分;它這個染分就是屬於大腦的生理功能。大腦的生理功能在阿賴耶識中表現出來是一個染分;但是到了阿賴耶識的淨分它已經是達到了靈性層次。所以,靈性層次它就不是屬於你這個生理的控制範圍之內,這個是屬於宇宙的能量之一。 三、《密教之〝密〞——密義淺釋之(一)﹒要旨》摘錄
顯教法門,發展到禪宗:刻苦修煉、剋日見功,進而〝平常心是道〞 因此,禪宗都須上根之人,才能修習。 禪宗法門高峻,但仍非肩負弘密歷史重任之大道心、大聖心人所宜修習至終。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