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金刚禅灵性美学及其内涵
(三)

 

【转载】浅论金刚禅灵性美学及其内涵—金刚禅学系列之一(3)

 

礼斌、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来源:《探索科学》杂志 2023年第1111期

EXPLORE SCIENCE 理论与实践

 

 
二、佛教的美学思想

宗教对艺术的发展有着由来已久的影响。比如,伊斯兰教教规对待图像问题比基督教的做法更为严厉,由于制像是犯禁的,东方的工匠就放纵想象去摆弄各种图案和各种形状,从而制作出诸如阿拉伯式图案那样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通过东方地毯,甚至在伊斯兰领域以外的世界也熟悉了那些发明创造。贡布里希把这些精细的设计和丰富的配色最终归功于穆罕默德,认为是先知驱使艺术家的心灵离开现实世界的事物进入那线条和色彩的梦幻世界。宗教对艺术的冲击在中国更为强烈。中国人很早就精通铸造青铜器的艺术,古代神庙中使用的青铜器有一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甚至更早。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状,而是比较喜欢弯曲的弧线。在中国雕刻中也有这种回环旋转却又不失坚固和稳定的感觉。中国有些伟大的圣哲倾向于把艺术看成一种工具,可以提醒人们回忆过去黄金盛世的美德典范。比如,公元四世纪画家顾恺之的手笔就很好地表现出中国艺术的全部高贵和优雅之处,在画中人物清晰的姿势和布局中表现出运动的复杂艺术,从而赋予整个画面一定运动感。可是,对于中国艺术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则是来自另一个宗教,即佛教的影响。

佛教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在艺术史上,曾有着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历史,直到公元第四世纪,本来是可以单独以他们自己的发展法则来解释的,但自此以后由于佛教思想及其艺术形式的空前影响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佛教北传进入中国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的译经和佛教弘扬给传统中国大地带来深刻的佛教思想,最终深植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之中,对于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灵性动力,成为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壁画以及摩崖石刻等众多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来源。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开凿的龙门石窟,是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翔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略举一例说明,对于龙门石窟这一世界上营造时间较长、窟龛最多、造像最多、碑刻题记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曾高度评价说:「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翔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诸如此类的华夏大地众多佛教文化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中国汉传密宗——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圣祖 玄奘和义净西行印度求取真经和进行宗教和文化交流,则使得中国精神更进一步熟悉梵文文化,因此唐代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卓著的一个佛教时代。印度形式的美学风格被中国风所深度内化,在一系列重要的艺术作品和历史文物中,展现出一种严肃、高傲而又幻境般的美。实际上,自公元20年东方白云禅师将佛教密学传入中国开始,汉唐以来佛教思想的美学注入,显着地重塑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信仰和审美理想,这无疑为后世中国美学的发展舒开了一幅厚重而优美的历史画卷。

由此,唐代中国的美学思想遂呈现出一种三重面貌:作为一世纪之久的胜利的帝国精神之成果,祂自然是充满力量的——不是六朝时代那种动荡不安的力量,而是统一胜利的力量。祂的艺术法则于是亦以展示肌肉的发达和体型的成熟丰满为特色。作为一个领土扩张的时代,从而也引起对外界的好奇心并采取广泛接受态度的结果,唐代美学思潮表现出准备欢迎祂在吐鲁番或库车、和阗或撒马尔罕所接触到的希腊、伊朗或印度的影响。最后,唐代的美学思想——因为宗教领域已为佛教所主宰,一部分由于这种启发鼓舞,一部分有祂本身为媒介的三重外国影响——在某些方面甚至对中国心灵的基本特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显然,佛教不仅通过给予艺术家新任务对中国艺术产生影响,祂还带来了对待绘画的崭新态度,即十分尊重艺术家的成就。中国人是第一个不认为作画卑微下贱的民族,他们把画家跟富有灵感的诗人同等对待。正是这样的环境熏陶,开启了人们具有崇高目的的创造精神,激发出普罗大众的创作灵感。大量无名的佛教信众出于对佛的内心热爱和宗教崇拜,先后创造了大规模灵光普在、法像庄严的岩石浮雕、圆雕和陶器,士大夫和文人阶层亦在灵性信仰的驱动下,创作了大量的美学诗歌和精美绘画。比如,唐代著名世人王维深得《维摩诘经》要旨,祂以薄伽梵佛梵持明密教 初圣祖Vimalakirti 为楷模,在创造的诗篇中深广地渗入《维摩诘经》的美学思想。祂的诗境不智求,不相取,以禅心统摄世界。心性平等若虚空,笔墨蹊径,无复可寻。诗人悟得净智、净心、净土,万事万形,皆由心出,诗境便成为好净悉现之净土。如来藏作为空性智慧构成汉地佛教之本体,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落实于禅宗,并显现为最高精神境界的可感性。禅宗与审美和艺术形成了极为密切的相契关系,深深塑造了中国士人的审美精神和感性世界。基于上述感性现象,形成了被视作中国古典美学四大代表形态之一的禅宗美学。这许许多多的范例具有深度的灵性美学特质,不仅成为中国后世美学思想的重要精神来源和信仰展现,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净化人心的重要载体。

(待续)

 

 

 
《塔州之光》: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