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讲座第二〇九讲
(二)

 

 
[龙吟2039]多元文化讲座第二〇九讲(20121201)2

 
【蓝天净云﹒原创图文】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多元文化专题学术讲座

 
所以我们讲〝五不翻〞,这个五不翻,每一个〝不〞都是有很深的含义,那么周敦义《翻译名义序》原文,我们可以把它节录,来念一下:

第一是〝秘密故。如陀罗尼。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三此无故。如阎浮树(按:大正藏浮误作净),〞〝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五生善故。如般若〞。

文章见于周敦义的《翻译名义序》引。

近代研究 玄奘法师的专家,也注意到了这个五不翻,他们认为 玄奘法师是我们国家唐代著名的理论家、翻译家,祂对于中国的佛教、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以及亚洲的文化所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深刻的,祂的《大唐西域记》详实地记载了唐朝时期,祂游历印度的忠实的客观记录。甚至连近代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也称赞 玄奘法师,称赞 玄奘法师 大圣宝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人物,甚至把祂赞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骨〞。梁启超先生呢,他在《佛典的研究·佛典的翻译》中就指出:〝翻译之事,遣词既不易,定名尤最难。全采原音,则几同不译。易以汉语,则内容所含之义,差之毫厘,即谬以千里。折衷两者,最费苦心。〞

在这里,实际上隐含着对格义的批评。

早期佛教,汉魏晋时代经典翻译由于运用了格义,所以就出现了梁启超先生他所讲的〝翻译之事,遣词既不易,定名尤最难〞,这实际上,讲的是非常中肯,所以他就讲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是要折衷两者,就是印度语梵语和中国语汉语,两者折衷,名相、意义,要把它搞得尽量得准确,在这里真的是〝最费苦心〞。

我们讲到五不翻,讲到了这些研究家的研究,具体的实践中,就联系到我们所曾经讨论的〝居士〞这一名相。而〝居士〞这个名相,是指古印度追随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修行,但又没有随着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公开弘法的、化缘的僧团一起活动的人们。现在我们有一个词,就叫〝修行者〞,就是〝行者〞;这个〝行者〞,如果加上〝圣密〞两个字,就又比较能够突出他所修行的内容,就是:不是一般的修行人。比如说, Vimalakirti 维摩 初圣祖的修行,祂是大智本行、游戏神通的,但是,这样的修行,在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色身住世时期,并不是 大圣 佛祖色身所亲自带领的Theravada 僧团、Theravada 僧人所展开的行持。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所公开弘法所教导僧团、僧人的,一般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所讲的相关理论都是很朴素、很朴实,而没有搞神乎其神的教相、事相。

但是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对根性相应的人就以自己的变化身,传授以密教、密法。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和 曼殊师利佛、 Vimalakirti  维摩圣祖 初圣祖,亲自创建佛梵持明的密教僧团。

在这里的所谓〝持明〞,这个〝明〞,实际上就是指陀罗尼,实际上就是指三密陀罗尼:身陀罗尼、口陀罗尼、意陀罗尼。

身陀罗尼,还可以引申到我们所做的动禅陀罗尼;口陀罗尼,我们也可以引申到咒语,因为我们中国道家有咒语嘛。咒语就是宇宙知识,宇宙的语言:伟大宇宙这个大宇宙的语言、六宇宙的语言。而动禅陀罗尼,也就是身陀罗尼,也是以自己身体和宇宙瑜伽。所以,这个陀罗尼,实际上是人—行者,与宇宙瑜伽的法门。而这个法门,不是以个人神通力为目标的,游戏神通只不过是祂的副产品,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阿耨菩提,是为了圣密菩提,为了即身成佛,现证涅槃、自度度他。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对翻译的研究,实在是煞费苦心,因为从古印度的梵语、梵文翻译到中国的汉语,实在是非常不容易,实在是非常的辛苦。

(待续)

 
《蓝天净云—龙吟2039》: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