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講座第二〇九講
(二)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多元文化專題學術講座 第一是〝秘密故。如陀羅尼。二含多義故。如薄伽梵〞。〝三此無故。如閻浮樹(按:大正藏浮誤作淨),〞〝四順古故。如阿耨菩提〞。〝五生善故。如般若〞。 文章見於周敦義的《翻譯名義序》引。 近代研究 玄奘法師的專家,也注意到了這個五不翻,他們認為 玄奘法師是我們國家唐代著名的理論家、翻譯家,祂對於中國的佛教、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以及亞洲的文化所作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深刻的,祂的《大唐西域記》詳實地記載了唐朝時期,祂遊歷印度的忠實的客觀記錄。甚至連近代的文學家、革命家魯迅先生,也稱讚 玄奘法師,稱讚 玄奘法師 大聖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優秀人物,甚至把祂讚譽爲〝中華民族的脊樑骨〞。梁啓超先生呢,他在《佛典的研究﹒佛典的翻譯》中就指出:〝翻譯之事,遣詞既不易,定名尤最難。全采原音,則幾同不譯。易以漢語,則內容所含之義,差之毫釐,即謬以千里。折衷兩者,最費苦心。〞 在這裡,實際上隱含著對格義的批評。 早期佛教,漢魏晉時代經典翻譯由於運用了格義,所以就出現了梁啓超先生他所講的〝翻譯之事,遣詞既不易,定名尤最難〞,這實際上,講的是非常中肯,所以他就講到〝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但是要折衷兩者,就是印度語梵語和中國語漢語,兩者折衷,名相、意義,要把它搞得儘量得準確,在這裡真的是〝最費苦心〞。
我們講到五不翻,講到了這些研究家的研究,具體的實踐中,就聯繫到我們所曾經討論的〝居士〞這一名相。而〝居士〞這個名相,是指古印度追隨 大聖 釋迦牟尼 佛祖修行,但又沒有隨著 大聖 釋迦牟尼 佛祖公開弘法的、化緣的僧團一起活動的人們。現在我們有一個詞,就叫〝修行者〞,就是〝行者〞;這個〝行者〞,如果加上〝聖密〞兩個字,就又比較能夠突出他所修行的內容,就是:不是一般的修行人。比如說,
但是 大聖 釋迦牟尼 佛祖對根性相應的人就以自己的變化身,傳授以密教、密法。 大聖 釋迦牟尼 佛祖和 曼殊師利佛、 在這裡的所謂〝持明〞,這個〝明〞,實際上就是指陀羅尼,實際上就是指三密陀羅尼:身陀羅尼、口陀羅尼、意陀羅尼。 身陀羅尼,還可以引伸到我們所做的動禪陀羅尼;口陀羅尼,我們也可以引申到咒語,因為我們中國道家有咒語嘛。咒語就是宇宙知識,宇宙的語言:偉大宇宙這個大宇宙的語言、六宇宙的語言。而動禪陀羅尼,也就是身陀羅尼,也是以自己身體和宇宙瑜伽。所以,這個陀羅尼,實際上是人—行者,與宇宙瑜伽的法門。而這個法門,不是以個人神通力為目標的,遊戲神通只不過是祂的副產品,祂的根本目的,是爲了阿耨菩提,是爲了聖密菩提,爲了即身成佛,現證涅槃、自渡渡他。 所以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古代,對翻譯的研究,實在是煞費苦心,因為從古印度的梵語、梵文翻譯到中國的漢語,實在是非常不容易,實在是非常的辛苦。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