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講座第一八零講
(一)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多元文化專題學術講座 昨天我們討論到 錢老、 張老二位慈悲的老人,對我所作的諄諄的教導,討論到中國佛教:
中國漢傳佛教、
如何在未來的社會中: 這〝圓相價值〞極而言之,無非就是說,當代大家正在熱衷、熱烈研究的人體特異功能,以及人體特異功能態,怎麼樣讓它在我們現代的社會中發揮社會價值,傳統的語言來講,就是〝饒益無量眾生〞,現代的話就是,如何為人民服務,為祖國〝四化〞建設服務。 所以,這既是一個艱巨而重大、責無旁貸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嚴肅而迫切的、具有百年大計、當務之急的實踐問題。
中國佛教哲學的形成、 是世界哲學史上、東方文化哲學史上的突出而重大的現象,也是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地位的重大事件。 印度佛教代表著印度古代文明和精神的價值,它與中國固有的:玄、老、莊、儒等傳統哲學風格、傳統宗教觀念、傳統的價值取向以及哲學所適用的時空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不同。 印度佛教哲學,在與中國固有的文化和哲學的相互碰撞、激勵、蕩磨、衝突、融和、瑜伽之中,在歷史中逐步、逐步、逐步地加以演化,逐步、逐步地加以轉型,印度文化日漸趨向于中國文化,形成了:
中國佛教哲學; 印度文化哲學、印度佛教文化哲學、印度密教文化哲學,主要是講:中道哲學、空性哲學、三密的哲學(口密、身密、意密三密)——三密的口密哲學、身密哲學、意密哲學。 又有〝動禪陀羅尼哲學〞和〝靜禪陀羅尼哲學〞,以及〝口密陀羅尼〞〝身密陀羅尼〞〝意密陀羅尼〞的哲學,更進一步的展示了:〝虹化哲學〞和〝轉世的哲學〞。 所謂的〝虹轉法門〞,就是〝虹轉哲學〞的最生動、最光輝、最精彩的人的生命現象。 在這之前我們還可以看到,〝霓虹的哲學〞(所謂的〝放光哲學〞)〝空行的哲學〞〝聖密家庭的哲學〞,要清凈、要無我,還有叫〝舍壽哲學〞,要饒益眾生。饒益眾生就有〝迴向的哲學〞。總而言之、概而論之,就是〝靈性的哲學〞。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兩大文明古國的人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內證的法門系統的交流,使兩種異質文化相互切磋、相互擁抱、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圓相成就的文化模式。所以這一模式的本身,就是宇宙中的一個巨大的成功的模式、圓滿的模式,而且是究竟的模式。 印度佛教的教相、事相、戒相、圓相傳入華夏,給中國文化的〝軟體〞提供了新的資料、加入新的內容,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巨大的文化創造力,特別是〝靈性創造力〞。 雖然,我們在向我們的弟子們宣傳中國漢傳佛教、宣傳中國漢傳密教的時候,我們可以認識到現在我們生活在中華大地,古印度的佛教已經成爲了中國的佛教、中國人民的佛教、中國文化的佛教。 但是,事實上我們在講課的時候,我們還是很願意講到:我們這個是〝原汁原味〞的古印度的密法。 為什麼這樣?就是要把古印度文化之中的精粹保留下來、提煉出來,甚至加以提升和提高,我們毫不否認這已經是中國的文化了,這也是中國的佛教、中國的密教、中國的密法了。 我們這樣講:〝這是古印度「原汁原味」的佛教〞,無非是一種方便,令大家知道經過千年以降,弱水三萬的中國漢傳密教,它還是存在,存在於中華民族的土地之上,它沒有消亡,而是非常茁壯地成長,現在更流傳到澳洲,在澳洲廣闊的土地上八地聖行,告訴世界人: 中國漢傳密教,它屹立不倒,造福人類,吸收了印度佛教,尤其是印度密教、印度佛教密法的哲學——教相的哲學、事相的哲學、戒相的哲學的基本質素。在兩千餘年來:
適應中國古代皇權的政治, 依據中國固有的哲學智慧的方向、理路,創造出不同於印度佛教、印度密教、印度密法的中國佛教、中國密教、中國密法的新的佛教系統的靈性哲學的學說。 在中國傳統的哲學系統中,玄、老、莊、釋、武,以及醫家的種種學說,都比較少提到〝靈性哲學〞的〝靈〞。 但是,我們中國漢傳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古梵密佛教,卻突出了這〝靈性〞的學說,實際上是〝大方便〞,是一個敦促眾生注意自己的靈性。並非是要講迷信,我們有非常堅實的實踐依據和理論依據。 中國佛教、中國密教、中國密法的新的佛教系統的哲學、靈性哲學的學說,不僅僅是中國哲學之中隋唐哲學〝大旗〞,而且也深刻地: 影響了從古到今的中國文化哲學;影響了中國宋明哲學以來的哲學方向和哲學的發展的路徑;拓寬了中國古代哲學的視域;豐富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文化蘊藏量;豐富了中國哲人們(中國的哲學家們)思考的思路。 在世界哲學的東亞佛教文化圈中的成員之中,中國佛教哲學、中國密教哲學、中國密法哲學,內容包含了形上哲學和形下哲學;包含了顯態世界哲學和隱態世界哲學;包含了廣袤無邊的靈性哲學;包含了許多以這些靈性哲學而可以具體修證的密法法門。 因而我們毫無慚愧地說,這是一個最廣闊、最豐富、最深刻、最系統、最圓滿的世界性的靈性哲學。由是,足以與印度佛教哲學相互媲美。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