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的圓融性
在體驗問題上的展現
(三)

 

【多元文化講座選載】中國佛教的圓融性在體驗問題上的展現(三)

 

 

 
前文回顧:

【多元文化講座選載】中國佛教的圓融性在體驗問題上的展現(一)

【多元文化講座選載】中國佛教的圓融性在體驗問題上的展現(二)

 
我們學習到這裡,討論到這裡,僧肇聖祖他解釋了,「引導眾生入大乘海」,這個「引導眾生入大乘海」,就如朱熹剛才所講的一樣,朱熹表示:「須是踏翻了船,通身都在那水中方看得出」。而僧肇聖祖他講:「引導眾生入大乘海採取法寶使必獲無難。猶海師善導商人必獲夜光也。」

這個時候,達到了什麼境界呢?這個時候的境界就是僧肇聖祖他說:「了達諸法深妙之意」—這個深妙之義就是宇宙實相你看清楚了,你真正的才看清楚是怎麼樣。在朱熹這裡他就說你進了水裡,不僅僅是手去摸一摸水就算進入水,也不是兩個腳,捲入褲管在水裡浸下去,坐在船邊上打打水這樣的,而是你必須要把這個船打翻,通身掉進了水裡,你才真正地感受到了水的滋味是怎麼樣。所以兩者啊,所講的東西相當和諧、相當圓融。

這也就是我們所講的中國佛教和中國的文化,他們是圓融無礙的,可以說,相互合作、相互借鑑、相互和諧、相互共處。在這種情況下,歷代的祖國的佛教跟中國的政治、經濟、民俗、民風、社會民情緊密的相融相契。

討論到這裡,可以說現在全球化的世界是一個多元開放、包容的時代,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間,如何地求同存異、交流互鑑?正可以從中國的儒釋道三家和諧共處的經驗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所以我們剛才舉的這個例子:信仰問題,這裡就有一個完全相融相契的、相通的理論,不僅是大儒,莊子是先秦時代的哲學家,以及包括我們的僧肇聖祖,以及  Vimalairti,就是維摩詰聖祖,幾乎有相同的觀點。這些觀點表現在哪裡呢?就是《佛國品第一》裡還寫了。《佛國品第一》寫:

「善知眾生往來所趣及心所行。近無等等佛自在慧十力無畏十八不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而生五道以現其身。」

僧肇聖祖就講,「六趣往來心行美惡悉善知也。」

「六趣往來心行美惡」:

在這裡實際上我們的僧肇聖祖為我們提出了中國漢傳密宗,從古以來,他有著一種信仰的美學,這個「信仰美學」,在現代人可能聽起來是一個很奇怪的名詞,但實際上聖宗早在1963年就已經講到了信仰的美學,而信仰美學在當時聖宗講的時候,我還是不是很理解的。當然現在已經經過50年的切磋打磨,慢慢地知道,這裡頭不僅是一個古印度佛教文化的美學,而且有中國文化的美學,兩者非常圓融、非常和諧的結合起來。因此啊,令我們能夠對這個信仰、信仰本身的宇宙規律;顯態世界的美學和隱態世界的美學,以及我們所教導的靈性美學,〝領悟〞實際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今天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的聖密龍講暫時到此結束。各位聽眾再見。阿彌陀佛!

(續完)

(選載自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20180725日第796講多元文化講座)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