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講座第一六八講
(二)
在李元嵩先生這個事件中,這個教訓實實在在太深刻! 學佛學沒有問題,不學佛法也不要緊,你把它當作一個學問來學,這是沒有問題。但現在的問題是,他直接批評了、批判了這位導師: 印順大導師。 印順大導師實際上是中國近代史上數一數二的佛教的高僧,你攻擊這樣一位導師,這是有業的,這個業,不僅是一點的業,而且是非常重的業;而破壞佛教了,而且是用他的學問、知識、精力來破壞佛教。 可以這樣講,北傳佛教,除中國大陸以外,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兩岸三地,很少有像 印順導師這樣有成就的人,這樣有成就的大和尚。 但是,他爲了建立他這個所謂的現代的禪,竭盡攻擊之能事。 你說這個業大不大?這個當然業是很大的。在這一點上,我和 上白下雲老禪師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認為他四十七就死了,這個是業果使然,必然會發生的結果。必然會發生的結果,當然最根本是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在做業,根本不知道佛法為何物,以為是攻擊了沒事嘛!作為佛學而言,他是一家之言嘛!一家之言沒有問題嘛!但是問題他這樣做,果報是很快來臨。因為這個果報不是今世的問題,而是歷來世集中起來的果報,來則非常之快。所以這件事情因果關係是非常明確的。當然,我在這裡不是說學佛學不可以學,可以學的,你學佛學不一定要做業的嘛,你研究佛教、研究佛法,都是可以的,但是你如果誤導了眾生,那就是有業了;如果你攻擊了大善知識,攻擊了大和尚,那就是有業了。
所以,他這個反省可以說是亡羊補牢,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覺悟了。就這一點上講,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也是值得讚揚的。當然這個讚揚不是我在這裡不是說,噢,做一生惡事,臨終一念,只要擺正就好了,就可能消除這個業了,事實上不是。根據我們聖密宗古梵密的理念、金剛禪的理念,有業你可以消業,可以積靈性功德,但是這積靈性功德的過程也是漫長的,而不是一句話就可以改正得了的。但是他能夠覺悟到,第一句話就說:「凡夫的我,由於生了一場病,九月下旬。」也就是說,他在 「方知過去的功夫使用不上。」 也就是說,他把佛法業感因果置之於腦後,也不去細心地體察,因為這是個宇宙規律嘛!你顯態世界中做的業,在隱態世界裡都已經給你積累、積累、積累,同時,對你將會發生的事情,它會有預演,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必然發生的事情。 因而他就「生起了疑情」。這所謂的「疑情」,禪宗經常所用的一個詞,所謂的疑情,就是禪宗講覺悟之前的一種方法,所以生起了疑情,他在這個時候,他才開始生起疑情;但是也不錯,也沒算遲,因為人還沒有死嘛。
過去,他就講他所謂的現代禪,所謂的過去。他自己講:「過去所謂的悟道」,什麼悟道呢?這裡要做一個說明,因為他在他的著作中,大批量地說他已經悟得了最高真理,因此,他已經成就了四果。當然我們作為聖密宗古梵密而言,這個所謂成就四果,《阿含經》裡所講的成就四果,僅僅是一個入道的初級,因為還有更深的、密法的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