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反思提婆达多一生的
学习汇报
(五)

 

[梵花1678]剖析反思提婆达多一生的学习汇报(五)

 
【蓝天净云﹒原创图文】

「不要让提婆达多的思想玷污了我们的思想,这也就是我们虹转法门的一个最基本的教相。」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庆五一〞书画联谊会暨新时期佛学经典阐释会)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证道成佛以后,回到自己的祖国度化父老乡。父亲 净饭王希望壮大 佛祖的僧团,就提出〝若知时者〞能随从出家,「可自抄名署以为记。尔时五百诸释童子。各自手抄己之名字。咸谓能随太子出家。」「各脱璎珞。付优波离。」并回去征询父母意见以后出家了。 根据这部《佛本行集经》的记载:「尔时提婆达多释种童子。见诸五百释童子等舍家出家。心发是念。我今亦可于世尊所舍家出家。作是念已。至父母边。白如是言。善哉父母。我今发心将欲佛边舍家出家。愿垂许我。作是语已。父母即告提婆达多释童子言。我等今者作是思惟。我等须依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复须依我。既如此者。随汝意乐。当作是事。」 「尔时提婆达多童子身着上妙无价衣服。乘是胜象。从迦毘罗婆苏都城。欲出城外。于城门颊。为钩所挂。衣裳破裂。于彼之时。有一解相大婆罗门。在边而见。其彼见已。记此童子。」 「所规之事必当不成。」 「尔时童子提婆达多即出城已。诣向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放我出家。」 从上面的经文记录来看,提婆达多出家时的发心和心态与五百释迦弟子是不一样的。五百弟子一决定出家,就〝能弃舍所重官位及诸财宝〞,说明他们有着相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对修行有他们的基本认知。而提婆达多则是一种随信,也就是看到别人这样我也这样(当然有的还说他这样实则是一个和别人竞争王权的谋略,对此我们暂且忽略不计。)包括他的母亲放他出家也有求回报,所以他的表现是完全相反的〝身着上妙无价衣服。乘是胜象。〞

 

 
联系到提婆达多的未来,显然已经足以说明「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说明佛法修行发心纯正的重要、方向正确的重要。

当然,「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圣密行者进入圣密修行的缘起也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有为了度一切苦厄;但也有不少是因病入道;害怕运程黑点;因为 师父不可思议的圣通;更有因为父母或者男朋友在学圣密法......

这些都情有可原,也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后面还要修行提升嘛。但是一定要知道方向不正确的信仰往往经不起考验,也难以获得圣成就。随着修学的深入,应该努力反省、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发心;引导他人入道的行者,也应该继续承担起这个引导的责任。

圣密宗的修行是为了度一切苦厄,为了自觉觉他,虹化转世,修行的原则是清净无我调伏精进,因为 「佛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20152年712日广播龙讲),唯有如此才能与 佛薄伽梵〝同频共振〞,心心相印;清净,宇宙的大能量才能和你瑜伽。所以 师父开示说:

「你学不好佛法没有关系,但是不要归咎于佛法不好。你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清净了没有?自我了没有?」(20161029日广播龙讲)

这正是弟子们需要反思的地方。

 
《蓝天净云—梵花1678》: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