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WBSY
年会开幕式主题发言
(六)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多元文化学术讲座

 

佛教超越界限—团结、和谐、和平和智慧、慈悲的拓展领域(六)

 
伟大宇宙、自然、世界由灵性之识指引,所有这些物质和精神的支撑物是灵性之识,梵天是灵性之识。

这里梵即是灵性之识,《奥义书》有时又将梵称为潜藏在知觉深处的灵性之识。

总之,这种灵性之识无所不在,〝灵性之识〞是世界的本原。但是对这种梵(识)的认识〝灵性之识〞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但是,灵性之识只能用与宇宙瑜伽的方法以及审慎的内省来体察祂。

灵性之识只能用逻辑的方法以遮诠的方式,即用不断的否定形式来表达〝灵性之识〞这种识的存在,乃至运用与宇宙正确瑜伽的meditation 的实践方法,审察到祂仰之弥高的地位。

目前全世界将宗教导师赞誉为灵性导师,从古代渊源上考虑,或许与古天竺《奥义书》将伟大宇宙视为灵性的本体不无关系。

《奥义书》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灵性之识〞心识的概念,对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佛教初传,根本佛教经典《增一阿含经》中,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说了关于灵性心识一偈: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恶,即行即施,

于彼受苦,轮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即行即为,受其善报,如影随形。

这里所讲的〝心〞,即是灵性心识。

 
(待续)

 
《蓝天净云—龙吟1806》: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