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WBSY
年會開幕式主題發言
(五)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師尊多元文化學術講座

 

佛教超越界限—團結、和諧、和平和智慧、慈悲的拓展領域(五)

 
靈性自覺 心為法本

WBSY一直很著重靈性〝自覺〞,以上座部聖者為主體的WBSY的高僧大德們,一直都非常虔誠地致力於靈性自覺。

佛教講究靈性的〝覺悟〞,〝靈性覺悟〞這個〝靈性〞概念和名相,在不同的時空有著不同的含義;

從特定歷史背景出發,去理解特定時空條件下的〝靈性覺悟〞的概念和名相,是WBSY認識、理解和實踐〝靈性覺悟〞的基本法要。

大聖 釋迦牟尼 佛祖從印度佛教歷史背景出發,本著宇宙的肇源法性而創造出補特迦羅【注12】的名相。

補特迦羅,梵語pudgala —為原始根本佛教〝靈性覺悟〞的〝靈性〞的概念和名相,補特迦羅是靈性的實體。

其實,靈性心識觀念在印度《奧義書》時期即已出現。《奧義書》中廣為提到的〝梵〞的概念,〝梵〞即是〝靈性〞。當時〝梵〞(靈性)被描述為萬物之本原,質言之,宇宙的本源即是〝梵〞,〝梵〞即一種靈性心識。

中國漢傳密宗—聖密宗金剛禪佛教依古印度傳承的歷史,以古天竺教相、事相、戒相、圓相而言,其表義即〝佛梵持明〞。〝佛梵持明〞的簡稱,則稱為〝古梵密〞。古梵密之〝梵〞義,就是指靈性心識的覺悟。

《他氏奧義書》【注13】說:

〝靈性心識〞是梵天,

〝靈性心識〞是因陀羅,

〝靈性心識〞是宇宙生命之主,

〝靈性心識〞是掌控宇宙之所有神明。

而且,偉大宇宙的五大元素,地、風、空、水、火......以及那些卵生的、胎生的、濕生的、化生的......動的、飛的和靜止的,所有這些都由靈性之識所指引,他們都建立於靈性之識之中。

 
(待續)

 
《藍天淨雲—龍吟1804》: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