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密宗—神聖戒律所規範
(二)
1、 薄伽梵 師尊
《金剛頂經》最初的首偈,也就是祂的總綱。這個偈語,我們宗下傳統就稱為「四七偈」。 為利諸眾生 令得三身故 自性清淨中 密受佛加持 身口意相應 歸命禮三寶 金剛身口意 遍滿三界者
「令得三身故」這句話裡頭實際上就包含著戒律的意蘊。所謂戒律,我們在顯教的時候,我們在《聖祖經》裡頭,就已經關注到有關經文表達了「三聚淨戒」。 所謂的「三聚淨戒」就是: 一、攝律儀戒 攝律儀戒,攝是攝影的攝;律,就是戒律的律,攝律儀戒。 二、攝善法戒 三、攝眾生戒 攝律儀戒主要是令人修行,修「斷一切惡」。修「斷一切惡」就能夠怎麼樣?就能成就法身佛。 二,攝善法戒。攝善法戒,也就是通過「修一切善」,成就報身佛。 三,攝眾生戒,也就是渡一切眾生,成就化身佛。攝眾生戒也稱為饒益有情眾生的戒。
2、 薄伽梵 師尊
從印度傳進中國的密教的教法相當之多。我們曾經說過,最早是在公元前 在歷史的記載中,例如《宋高僧傳》裡頭記載著唐朝一位高僧:唐京師。「京」就是首都的意思:首都大廟的 師父,那麼就是「唐京師」了。這「唐京師」是指誰呢?主要是指大興善寺有一位稱之為潛真的法師,祂翻譯了很多的經典。一部經典叫做《述菩提心義》,實際上這部經典就是後來唐朝盛行的密教事相。祂緊接著還翻譯出了另外一部經典,叫《發菩提心戒》。《發菩提心戒》,那麼,這一個菩提心(戒),實際上是指密宗的戒,發密宗之戒。祂還翻譯了一部戒法:這部戒法的名稱就稱為《三聚淨戒》。所以對於這個「三聚淨戒」,是有來頭的,是有根源的。《三聚淨戒》,不僅僅是大乘顯教的戒法,也是大乘密教的戒法。
爲了普及教法,這位潛真法師,祂還翻譯出了《十善戒》。
3、 薄伽梵 師尊 修人天行,修出離行,修菩薩行,這三大檔次。人天行就要受三皈依、五戒;修出離行,就要修八戒、十戒、具足戒;那麼修菩薩行,就要守菩薩戒。
在家眾也是如此,在家眾修人天行要受戒,三皈依五戒是一樣的;修出離行僅僅是修八戒等;修菩薩行就是修菩薩戒 那麼,在我們密宗來講,所有的要達到前面所有講的密教的修金剛法界宮的修法,就要受三昧耶戒。 三昧耶戒,是分四個層次的,每一個層次都是很明確的,這就是我們同時所講的 薄伽梵的四眷屬都是入三昧耶、進入三昧耶的層次的,不同層次代表了不同的宇宙空間,那麼 薄伽梵的四眷屬呢,就分外眷屬、內眷屬、勝眷屬、聖眷屬四種、四個檔次。在這個四個檔次之下,才能夠受三昧耶戒,如果沒有在四個檔次之下,就很有可能走偏方向,這個是我們宗下的教導,宗下的教戒。 傳統的教法雖然有很多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但是作為我們而言,我們十二乘教法跟十大聖密法界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不懂,就是沒有辦法接受進一步的金剛法界宮的訓練。這就是我們所要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