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不分家
顯密不分家 當然,所有的佛教理念都是顯密共融、顯密共通的。密宗可以用,顯教也可以用;顯教可以用,密教也可以用。顯密是不分家的。這裡的〝顯密不分家〞,實際上在《肇論》中間也有詳盡的表述,但是祂是用其他的語言來描述的。 那麼《宗本義》祂主要是講了什麼事呢?《宗本義》主要是演繹和解釋〝本無〞〝實相〞〝法性〞〝性空〞〝緣會〞這五個名相;同時,進一步闡述這五個名相實際上是同一個含義。闡述了只有把〝性空〞視為〝諸法實相〞,方為般若的正觀。 由是,整篇的文體非常類似於聖密名相的解讀。《宗本義》又是與《肇論》中間的其他四論風格是不同的,因為這個《宗本義》祂是一個總結、是一個總序,後人不明其所以然,所以就認為感覺上好像不是同一個人寫出來—風格不一樣、文風不一樣;但是實際上內容是一致的。因為在這個《宗本義》裡頭,祂是非常精煉地、提綱挈領地描述了這個〝五相一義〞的原理。 這個《肇論》,祂的編排次序是這樣的:《宗本義》以下,就是 第一部論就是《物不遷論》,〝物〞就是〝事物〞的〝物〞,〝不〞,〝不要〞的〝不〞,〝遷〞,是〝遷移〞的〝遷〞,〝論〞,〝論典〞的〝論〞--《物不遷論》第一; 第二,《不真空論》、 《般若無知論》是第三、 《涅槃無名論》是第四。 這個《般若無知論》是 大聖寶 僧肇為幫助 聖祖 鳩摩羅什重新譯出大品的《般若經》之後所寫的論文。 鳩摩羅什看了以後,也大加稱讚。 《般若無知論》把妙契法身的真理、聖智般若和普通人凡夫的認識(所謂的〝知識〞)加以區別,用來糾正一般社會上對〝般若〞紛然雜陳的錯誤的理解。也就是說,把聖者的〝般若〞和凡夫的劣根的愚蠢的〝智慧〞相加以區別,兩者是不可以同日而語的。 (待續)
參見 薄伽梵 師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