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洞察與顛倒妄想
習氣如瀑流

 

多元文化和平和諧

 
一、般若—洞鑒,非凡夫可臆測,貫三世而越十方

釋迦牟尼 佛祖的般若—洞鑒,非凡夫可臆測,貫三世而越十方。

當阿難如同大眾,以凡夫之六識觀 闍耶手捧細沙供養 佛祖,是污染 佛祖寶缽;但 釋迦牟尼 佛祖卻洞鑒到闍耶以大歡喜心、大恭敬心、大虔誠心、大清淨心、自性真心,無我大供養。闍耶識得 佛祖大人之相,不同於凡夫之分別;因此聖緣,得清淨供養 佛祖,是符合宇宙規律,弘揚佛法,饒益眾生之大事因緣。

佛祖綬紀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透徹宇宙靈性生命,洞察宇宙規律,人生究竟。

故而此供養, 佛祖綬紀闍耶,將有世間帝皇的榮華富貴,並於 佛祖圓寂百年後將成為轉輪聖王—阿育王;更重要而根本的是阿育王將敬造八萬四千 佛祖舍利寶塔,遣送世界各國,以資供養,弘揚佛法,饒益無量眾生。

在《釋迦獲八萬四千塔宿緣記》第三十二(出《賢愚經》)有類似記載:〝當知我滅渡百年之後。此童子於巴連弗邑。統領一天下轉輪王。姓孔雀名阿育。正法治化。又復廣佈我舍利。當造八萬四千塔。〞

佛祖洞鑒的是宇宙的發展趣向,五印之域外,更有對娑婆世界佛法弘揚的神聖綬紀。

《後漢書》記載〝東漢明帝在位的時候,就知道西域有佛。所以明帝就派侍者到大月氏去求取佛經。〞這就標誌著佛教以官方承認的形式開始正式的傳入了中國。

阿育王是佛教從印度一國之宗教成為世界性宗教傳播史上的關鍵性人物。

佛教創立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天竺。在阿育王之前,佛教傳播範圍基本上只在印度恒河流域,信仰佛教的人並不是特別多。阿育王是佛教在娑婆世界傳播非常重要的、關鍵的推動者。公元前三世紀古印度阿育王住世,信仰佛教,佛教才強大起來,讓佛教走出國門,向北傳入大夏、大月氏,以及安息國,並且越過蔥嶺,傳入中國的西北地區—現在新疆一帶,廣泛傳播,世界大弘。阿育王貢獻極為偉大。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帝國時代最偉大的統治者,佛教在其統治期間得到了歷史性的發展,從一個地方性的小宗教一躍成爲了世界性宗教。

阿育王又向邊陲和週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佛教使團去傳播佛教。......這是佛教走出印度本土、邁向世界性宗教的開始。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倡導下,佛教不僅在印度內部廣泛傳佈,且向海外傳播,衝出國界弘揚天下,到達緬甸、斯里蘭卡(錫蘭)、克什米爾、犍陀羅、希臘諸國、中亞、西亞等地區,對以後佛教成為世界性宗教起了巨大作用。

佛祖的綬紀如如實現,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是〝公元前243年,即秦贏政4年,印度阿育王派遣釋利房等十八賢人,攜帶佛經進入秦國,來到現今乾縣城北的梁山週圍傳播佛教......也是世界佛教文化發展史上不同凡響的盛事。〞

〝經過對乾縣佛堂廟基大佛禪寺遺址的考證,我們發現佛教於公元前243年首先在現今乾陵所在地,梁山的週圍傳播。這一發現,不但把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時間往前推移了241年,而且確定了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確切地點。乾縣佛堂廟暨大佛禪寺遺址。〞

〝在公元前243年,也就是秦贏政4年。阿育王在征服了南印度羯阿伽國,實現國家統一後,推行了排斥戰爭、崇尚佛法的和平的新政。與此同時,為使佛教走出國門,在更大的地域得到弘揚,便遣使奔赴世界各地,齎經佈道,分送舍利。〞(參見《乾縣是佛教在中國的最早傳入地》)

三國時期朱士行《經錄》中記載:〝秦始皇四年,西域沙門釋利坊等十八人,齎佛經來化,帝以異其俗,囚之。夜有丈六金神破戶出之,帝驚,稽首稱謝。〞據趙秦波考證,隋朝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卷一、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皆有類似記載。明代成化年間《重修大佛禪寺碑記圖》載有:〝佛涅槃本在西方,而玉骨則封於風翔之法門,舍利則藏於奉天之興國。〞乾縣在唐代名為奉天縣。多羅那他撰寫的《印度佛教史》記載〝阿育王時,有大德來中國弘法〞。梁啓超指出〝阿育王派遣宣教師二百五十六人於世界各地傳播佛教,當注意者,秦始皇實與阿育王同時。〞

歷史記載和實物考證,共同實證阿育王造 佛祖舍利寶塔,分遣各國;阿育王派遣釋利坊等十八人,最早把佛教傳入中國;阿育王於佛教走出印度,世界大弘居功至偉。 佛祖以般若,洞鑒阿育王三世因果和佛教傳播廣弘世界之歷史軌跡,為阿育王綬輪聖王紀,如如實現。因此,佛祖為阿育王前世闍耶的供養的綬紀,大書特書是佛的洞鑒般若,歷史也證實佛的綬紀的準確性。

二、遠離顛倒妄想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在修持班上開示:

〝什麼叫眾生?眾生另外一個名稱叫有情,指一切有情的動物,集合眾緣所生,所以稱之為眾生;又經歷眾多生死,故名為眾生。

〝我們學佛法就是要懂得我們有前世、今世、來世......在《阿含經》中的《法句經》講,我們過去的思想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我們現在處境就是我們過去思想的成果。〞

緣起性空,因果定律,人人皆有佛性,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唯識和中觀、如來藏三大根本理論是聖密宗修持的依據。

因意識的偏差產生顛倒,意識有五種偏見,即身見、邊見、見取見、邪見、戒禁取見。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曾經教導:

〝來自於宗下人類世出世間知識的認識成果,......共同來體認三法印原則中的中觀、唯識、如來藏的學說,揭示整個世界是由隱態世界與顯態世界共同組成的,彼此交涉呼應,表裡結合,一和二、三相結合,八方、十六方、三十二方、六十四方相結合,每一個生命體都將獲得靈性的啓蒙與昇華,最終融合於無量無垠無邊廣大的宇宙真理。

〝所以每一個聖密行者,要融入宇宙真理,就要識別萬事萬物是緣起而生,因緣所成。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看到佛性,看到法性,看到宇宙萬事萬物為一個不連續的整體,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通過阿賴耶識的淨分、第九識阿摩羅識超淨分,以及通過持明炁、炁量子的研究,通過靈性上的大自由境界,在認識上、在精神上、在靈性上,淨化為不二。〞

從現象到本質,通過聖密實踐,屹立靈性五大觀,一步步淨化一層又一層的意識。根據行者的根器,適緣應機,授予十二乘判教相應的實修之法,在靈性導師引領下,遵循兩帖聖方,八味聖藥,清淨、無我、調伏、精進,教相、事相、戒相、圓相的原則,實修實證,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離纏蓋,得離苦,遠離顛倒妄想,需要行者努力修行。

雖然性空,緣起故,離不開往昔業識的纏縛,解脫之路即遵循因果定律。從先前的染污的業識如雪球越滾越大,在具德導師加持、引領下,通過修持,不斷清除惡習,如明鏡觀照自己,識浪橫行,能立即明察,斬斷習氣的瀑流;凡有所行,皆作聖業,直到涅槃。不存在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諸佛加持,可以啟迪宿世善根功德現前,若不能持之以恒,努力精進教相、事相、戒相的修行,圓相無以成就,無以解脫痛苦與煩惱。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講習氣如瀑流的事例,很形象,也是修持過程中容易碰到的。修行人如果不能時時以般若觀照自己,放任識浪排空,而沒有察覺,隨波逐流,漂流無盡,那是很可怕的。

修持聖密法,如果宿習現前,而不能觀照自己的身口意,通俗而言就是,感性超越了理性,理性不能把控自己的情感,這時爭吵一番,發了一通脾氣,出了一口惡氣。已經失去了一個聖密行者的本質,更何況失去理智,這口惡氣一出,不是損害別人,而是自身。當時可能也讓別人難受,但最終遵循的是作用和反作用等價,你用了多猛的力,還擊就有多猛。

行者關鍵是要明白和接受因緣果報,種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果。種了惡因必然有惡果。現在的果都是以前的來因所造成。末學看到一篇文章寫到〝 佛祖看到眾生生死疲勞,受那麼多痛苦煩惱,笑了。〞

這個似乎不好理解, 佛祖為什麼〝笑了〞?因為 佛祖看到眾生這麼多的痛苦和煩惱,但 佛祖知道有佛法可以教育他,有慈悲和智慧的方便救渡他。他們有救了,所以 佛祖慈悲地笑了。

行者能不能笑一笑自己的煩惱和痛苦呢?末學覺得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不能覺察到煩惱和痛苦的根源,那是微笑不起來的。假使我們了知煩惱和痛苦的根源,且把持當下得遇明師修持佛法的因緣,我們完全可以會心一笑,慶幸自己有此曠世因緣到達無痛苦煩惱的彼岸。

 
三、科學還不能圓滿回答生命和宇宙的問題

末學在修持班上觀看兩個視頻有很多的啓發,但有同樣的結論,那就是科學還無法圓滿回答生命和宇宙的問題,但生命現象和宇宙空間出現的奇蹟,為人類、為科學帶來了許多啟迪。

尊重生命,尊重宇宙,特別是應當尊重生命和宇宙的未知知識,科學無法否認其存在。不能以我們有限的認知,武斷地否認〝天國〞的可能存在;也不能以錯誤的信息,推導未知的宇宙。在科學發展的現階段,以人體自身生命為實驗室,探索生命和宇宙的奧秘,以聖密宗金剛禪佛教的修持實踐來看是切合實際的可行之道。

正如 佛祖綬紀闍耶—阿育王前生將為轉輪聖王,歷史如如實現那樣。這種貫穿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洞鑒般若,祂超越了二千五百多年後當今科技的預知能力,正是佛法超時空正確性有力的佐證。

 
編者按:本欄目所登載的學法報告,僅代表作者本人對法的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網易》:網頁連結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