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論壇專題
(六)

 

【世界佛教論壇專題(六)】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為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所撰寫論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鑑而豐富》

 

 

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鑑而豐富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20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亨廷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 [1]提出著名的〝文明衝突論〞[2],預言〝今後國際間的衝突將主要在各大文明之間展開,這種異質文明的集團之間的社會暴力衝突不但持久而且難以調和〞,此論並不圓滿,或將導致世界永無寧日,從而引發世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現代世界因物質高度發展而喪失了精神靈性信仰和哲學智慧,亨廷頓的思想正代表了這一種非和平的思想濁流。

不同質的哲學家、不同質的學者,提供不同質的哲學思考和人生智慧。祖國是歷史悠久、文化優秀的文明古國。五千年以降,先人們留下極為豐富的治國安邦、和諧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璀璨的文明遺產。知名學者費孝通[3]先生,基於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多彩而融合的特質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4]的理念,作出了學者間的迴應。

不同的文明猶如生命樂章,生命音符豐富的〝多樣性〞,樂團演奏優美動聽的生命哲學音樂,正是樂章靈性音符豐富的〝多樣性〞,而絕非只有諸音符的〝同一性〞。由此所構成音樂樂章的哲學音符,以〝多〞向〝一〞有機協調的和諧統一,哲學就是生命靈性精神。與不同文明同步生長的生命哲學,此哲學就是生命的靈性精神,由是,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327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的演講中闡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鑑,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20141016日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開幕的賀信中提到:「在人類歷史上,佛教為不同文明之間交流交融、互學互鑑樹立了成功典範,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發揮了重要的橋樑紐帶作用。眾多高僧大德梯山航海,往來於陸上和海上的絲綢之路,播撒友誼的種子,留下了〝白馬馱經〞東來、 玄奘西行取經、 鑑真東渡弘法等許多美好佳話,譜寫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華彩篇章。」

金剛禪佛教弘揚 佛陀教法,從而提振中華佛教文化的精神靈性價值為傳法主旨。二十六年來,金剛禪佛教和澳大利亞塔州中國佛教學院在澳大利亞這一以基督教信仰為主的國度中得以弘揚和發展,正是以〝發揚 佛陀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為宗旨,以〝交流對話促進相互間理解〞為方式,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中澳人民友誼的橋樑、不斷提升生命的意義,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達到拯救人類的目的。由此而獲得了澳大利亞政府和民眾的讚譽與支援,在澳大利亞塔州譜寫了中澳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的新篇章。

在習近平主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之哲學精神引領下,筆者向祖國母親彙報一位海外遊子傳播中華文明的微小心得,不足之處,敬請諸方高僧大德不吝賜教。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