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大唐
盡信《書》
則不如無《書》

 

說說大唐(連載之十三):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師尊

還有一個聖密行者寫來的電郵,他聽了 師尊的聖密龍講之後,他感到社會上對 武則天的誤解,經過一千多年來的積累,實實在在負面的東西太多。所以他就寫來了幾句話,他說,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對那些書完全相信,還不如沒有書。」他可能是有所指,這個有所指很明顯他是指對 武則天,把 武則天描寫為狡詐、陰險、貪婪、殘忍、淫蕩這樣一個歷史形象,這一類的書太多。他還說歷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文字的背後,需要我們 師尊給我們解密。

他短短的文章中寫了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講,有人有資料、有材料、有書面檔案證實 武則天那麼那麼壞、那麼那麼陰險、那麼那麼狡詐、那麼那麼貪婪、那麼那麼兇殘、那麼那麼淫蕩,所以,聽到 師尊在這個關鍵的所謂「掐死自己的兒女」這麼一個殘酷的血淋淋的「事實」真相揭密面前,他就寫下了一句提到《尚書》《武成》的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尚書》是先秦時代的一部書,《尚書》是怎麼樣一本書呢?大家還記得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也就是秦始皇把反對他的那些書生、大臣都挖起坑來活埋了,寫的反對秦始皇的,或者是反對秦始皇的國家政策的這些書、這些文字也全部都燒掉,而這一本《尚書》很僥倖地逃過了這一劫,逃過了這一個大難。

怎麼樣逃過?就是有一個儒生,他把《尚書》藏在家裡的牆壁裡,可以想見,這個儒生家裡房子也不小,恐怕是個當官的,能夠把這個《尚書》藏起來,這個房子一定很大。因為大家知道,先秦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發明紙,紙是後來的蔡倫發明的,那時文字是刻在竹簡上。一部《尚書》的竹簡,堆起來的體積是非常之大,但是他竟然是把它藏起來,說明當時的秦始皇「焚書坑儒」並不徹底也不嚴密。 而這個《尚書》事件藏起來之後,被現代人得到了他的版本,甚至在學術界引起了爭論,為什麼呢?有一派人說,「這個可能不是真的《尚書》,這個是後人重新寫過的」,這是一派。另外一派說,「這個是真正的《尚書》,根據這個《尚書》有多少多少篇、多少多少段,根據他的內容是先秦的時期的,是一個真正的《尚書》。」

那麼這個《尚書》疑案,究竟我們現在流傳下來的《尚書》是不是古代真實地流傳下來的呢?一直在學術界爭論不休,是一個疑案出來了。就是好像我們現在有些人在議論聖密宗一樣的,有的說「聖密宗有」,有的說「聖密宗沒有」,但是我們說「聖密宗是口頭傳承」,但是「又有經典傳承作為依據」。那麼《尚書》裡比較困難表達,因為《尚書》才一部書,雖然這一部書有數篇文章,作者也很多,是真是假就是靠歷代的學者積累下來的資料,才能夠確認這個《尚書》是真是假。但是到了21世紀了出現了一個事情,有一個人從香港拍賣市場上買到了包括部份《尚書》的竹簡,買到手了,然後把它贈送給中國的有關大學,經過專家們的考證,這個才是真正的《尚書》。那麼把社會上流傳的那個所謂的真《尚書》拿來一比較,原來其中出入很大,那麼這件事情總算是真相大白。順便講到這件事也可以借鑑用來看我們的聖密宗。

我們這位行者他寫來的時候,他有一句話叫做所謂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看起來這句話有他的一定的道理。就像皇宮裡的一些事情,是分左右兩大史臣—寫歷史的大臣,兩大史臣各自分工地寫下歷史的言與事,不同的古籍也會有不同的分工記載。所以,寫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然後這位行者又提出要求,希望 師尊能夠進一步繼續詳盡地解密。

這位聖密行者寫得很不錯。

 
(參見 薄伽梵 師尊201224日廣播聖密龍講)

 
《搜狐》: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