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51次修持班法会
圣密龙讲体会
金刚慈华
(一)

 

无量亿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实是龙天圣族之灵性教法(一)—学习第51次修持班法会圣密龙讲体会

金刚慈华

 

 
转自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微信朋友圈:

顶礼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

顶礼 历代圣祖师佛

感谢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慈悲恩赐弟子积功德,弟子愿把所有功德回向所有众生。

敬爱的 薄伽梵 师尊:您好!

弟子学习Zoom51次的一点非常肤浅的体会,祈请 薄伽梵 师尊圣正、加持、遮止和考察!

一、新修菩萨 久修菩萨

无量亿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实是龙天圣族之法,也是宇宙之巅之法,是灵性之教法。这一教法是Mahayana教法,更是无相密乘的教法,是十三层识的教法,是真实的即身成佛的教法。

新修菩萨听闻此法,往往心生怀疑,甚至是质疑即身成佛之殊胜教义。反而认为众生修持佛法必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获得成就。殊不知佛法有「一念顿超三界」,这是基于宿世之修持功德的成就。

众生生活在中阴时空中,修持进入光明中阴,并以此进入三昧中阴时空,继而晋达圣密时空修持、无相时空修持。人在光明中阴是充满着喜悦。反之,则有可能是受到「五佛」的戏弄。

在第51Zoom圣密龙讲中,播放的影片中讲到了观测粒子(量子)干涉的实验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意识会影响到粒子间的干涉现象。科学家不信也不学佛法,自然他们没有中阴时空的概念,更不知道中阴时空是有无量的中阴时空,只是当人们起的意念不同,就会进入不同的中阴时空之中。既然实验人员用意念加入另一个仪器来观察粒子间的干涉实验,实质上是已经进入了另一个中阴时空之中了,那么在微观的世界中就表现出来另一种实验的结果。这或许是科学研究涉及到了隐态世界的一个表现。

薄伽梵 师尊圣示:「不生气就学到了金刚禅」。由是,修持如何,自己也可以用「遇到任何的事、任何时间会不会生气、会不会发脾气。」来检验。如果脾气越来越不好,常常生气也改不了,说明修持不是在进步,反而是堕落幻觉,为魔所捕获。这个看起来简单检验修持成果的方式,似乎与某些流派所认为修持越好脾气越大的标准恰恰相反。

同样地,修学《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法门经》时,如果还常常发脾气,动不动就生气,行为暴躁,这些行为所暴露出来就是一个新修菩萨。作为圣密行者,都明白 薄伽梵说 薄伽梵的教法,如是说,如是行,就是一部当代的圣祖经。那么对于 薄伽梵 师尊的谆谆教导,教导弟子不生气,可遇事却常常生气、还大发脾气,弟子反省到,这其实就是一个新修菩萨的行为。因为不实修,做不到不生气。虽然,修持是一个长长的宗教过程,这个时间有多长是取决于清净、无我、调伏、精进的决心和程度,更是对教相、事相、戒相、圆相的理解感悟多少。

久修菩萨的特质是《圣祖经》中的「悉皆受持,诸陀罗尼。得无碍辩、得诸禅定、得无生忍,具足五通,所言真实,无有虚妄,离诸誉毁。」实质是已经达到了无分别的「不二」之境地。

二、小乘、大乘对于入世弘法的价值判断上的不同,从而导致修持的认识和方法上的不同

薄伽梵 师尊在解读《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法门经》经题时圣示到:「在入世弘法的价值判断上分别对应解决「苦难」和「寂寞」的痛苦,小乘圣者以隐没山林,独自苦修的方式—代表了佛教的出离精神。「说法的佛」代表了大乘佛法在价值判断上分别对应解决「恶世」和「五毒」的痛苦,大乘圣者以普渡众生,代众受辜—代表了佛教的担当精神。」

「对于小乘佛法所关注的「负向价值」而言,是自我的「无明」,其解决方式是「涅槃」。大乘佛法所关注的「负向价值」更多侧重于众生的「无辜」,在入世弘法的主要目的和内容,解决方式是「救度」—代表了佛教的舍己为众的担当精神。众生是因受到魔的蛊惑,而被魔所利用、所捉弄,从而表现了「众生的无辜」,这正是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救度众生,离魔近佛的修持实践的重要根据。」

每当弟子诵读到「众生是因受到魔的蛊惑,而被魔所利用、所捉弄,从而表现了『众生的无辜』」时,真正地感受到了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对于众生的认识,众生之所以为众生的根本,并不是众生自己的原因,是众生受到魔的利用和捉弄,从而流浪生死。这也是圣密宗的修持强调与何种能量瑜伽的重要性。也是提出解脱实践的根本方法,从而印证了即身成佛的现实性和可证性。

正如 薄伽梵 师尊圣示:「这正是圣密宗古梵密金刚禅佛教救度众生,离魔近佛的修持实践的总要根据。」

以此环顾世界宗教的各种修持方式,无论是冥想、打坐,还是所谓的气功......其实质就是与宇宙中的不同能量的瑜伽、交锋。作为一个凡夫,确是很困难能够区分出正负能量,那么,很显然当众生遇到《佛说维摩诘所说不思议解脱法门经》时,尤其是现实地、直截了当地披露了这一宇宙的真实时,内心不坚定,即刻受到魔的利用,自然而然地,众生就容易受到魔的蛊惑,而被魔所利用、所捉弄,这表现出了「众生的无辜」。

由是,不同的入世弘法价值的判断,自然而然地修持的方式上也就会有本质的不同。

(待续)

 

 
编者按:本栏目所登载的学法报告,仅代表作者本人对法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