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學 師尊
188次學術講座感想

 

【讀者來信選登】恭學 師尊188次學術講座感想

 

金剛X光

 

恭呈上:
恭學 師尊188次學術講座感想

 
從這一次聖密龍講中,弟子學習到,《維摩詰經》提到的 大聖寶 維摩聖祖〝入污泥而不染〞的行持,或者與佛教行者所修習的〝六根清淨〞有著直接的關係,具體地說,祂是來源於行者通過〝關閉一切諸惡趣門〞的清淨智慧的積累,並通過對〝空性〞理念的真正掌握,而達到的一種極為深厚的功德和定力。〝入污泥而不染〞的目的是為達到〝煩惱即菩提〞,就是把生活中,把原本能牽起自身俱生我執、我慢、法執、法慢的事情,或即使是看似錯誤的事情,化解為增長智慧,以及令自身〝精神昇華,人格提升〞,乃至饒益眾生的法器。如果時時處處也能如此做到,原本凡俗的普通生活也可以化為充滿法喜的〝提升生命質量〞的靈性盛宴。

從另一方面來講,《維摩詰經》提到的 大聖寶 維摩聖祖〝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是向世人示範如何通過〝六根清淨〞與〝聖緣慈悲心、聖密菩提心〞,把原本可以充滿煩惱的世俗家庭,提升成為修練〝法身心語〞、〝度一切苦厄〞之〝聖密曼荼羅場〞,為世間帶來宇宙智慧。如此神聖、智慧的實踐,在 薄伽梵 師尊的靈性引領下,娑婆世界真的終有一天能成為〝佛國淨土〞。

以弟子理解,〝六根清淨〞是〝證得空性〞的開始,也是訓練〝成就作智〞、〝妙觀察智〞的重要前提。 師尊曾聖示,修習〝動禪陀羅尼〞和抄寫《心經》也是訓練〝成所作智〞的開始,或者這是因為〝動禪陀羅尼〞修習〝一念不生〞,而抄寫《心經》是學習〝空性〞的理念。

對於《心經》經題〝般若波羅密〞的聖義,記得《六祖壇經》曾開示,〝摩訶〞是指心量廣大,而〝波羅密〞是指〝離生滅〞。〝波羅密〞漢譯〝到彼岸〞,經云:「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

而〝六根清淨〞的概念在顯教開始已經有。從這意義上講,或者可以說,〝法身心語〞的修練,在顯乘教法中就已開始,故極終而言,顯密諸乘,也在修習同一教法。

以弟子理解,修習包容之心,是保持〝六根清淨〞的重要一環,因為這是修練如何看破對幻象的執著;即使是對於負面的事情,不去分別,內心才能完全不受到事情的影向。而另一方面,而修行者禮敬全世界諸流諸派的高僧大德,是出於對〝法性實相〞的覺悟,這是行者通過看破幻象,而體察其中清淨法性的實踐。因為儘管教派不同,清淨法性一如。

恭讀《弟子們參加由土著長者克里斯Kris Schaffer 主持的〝紀念抱歉日〞聚會》聖文,從中感受到聖密代表團對澳洲土著長者所主持的紀念活動持高度尊敬,而這樣的尊敬,是來自於深度的宇宙靈性思維和對隱態方面的觀照,所以很受感動。

弟子感到,聖文中的每一句關於〝靈性〞方面的教法,都是有根有據、客觀存在的;例如說,朝聖長者家,從清淨法性的層面來講,說〝朝聖〞,真的是〝朝聖〞,祂是一種跨越文化、跨越對民族、信仰、教法之有相界限,直達一切信仰所最終達到的〝超越界〞之〝不二〞的宇宙法性,故終極而言,是通過對其他文化活動的參與,〝當相即道〞,最終同樣達到與〝超越界〞宇宙法性的瑜伽。

弟子感到,這樣的實踐真的很高超,但又感到,具有深度靈性實踐的修行者們的〝宇宙觀〞、〝世界觀〞和處事方式,跟一般人具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修行者(或者說聖者)對〝靈性〞持有最深層的認識和追求,故對外相、外在儀式等看得特別淡;同樣身處於人間,而待人接特特別謙遜。

一般人想到的可能是尊敬一個傳統文化,而在修行者們的目光中,他們尊敬的是文化在宇宙中的靈性地位和眾生的清淨法性。修行者所做的一切,都蘊含超凡的智慧和對宇宙法性的信念,所以就不是是迷信。

但以弟子理解,在思想上,行者的修行需要與自身的真實想法相結合,不能完全因為邊上的人是如此做,所以自己也如此做;或由於受到理解、排斥等,而直接丟棄了自己原本的靈性思考。如果是跟隨他人的做法,行者需要理解另一做法當中的意義。在這樣的前提下,通過六根清淨,體察宇宙法性,才不會因對宇宙實相無知,而處處褻瀆神聖、違反宇宙規律。

2024.1.30

 

 

 
《塔州之光》: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