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其心 实其照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圣密龙讲摘录:

 

虚其心 实其照

所以,我们所讲的所观照的真谛也必须是无分别之相的〝无相〞,是去掉了世俗所执着的认识的〝劣知〞,对〝人〞主体之外的任何物件的执着。当这种执着去掉的时候,就称为〝虚其心〞,也就是这个《般若无知论》里所讲到的〝虚其心〞。《般若无知论》教导人们说,就是用〝虚灵之心〞对一切事物作玄远的观照,这就称之为〝实其照〞。这个〝实其照〞,也就是能够实实在在地观照宇宙真理,从而就达到〝无知,故无所不知〞的境界。

这一个境界,就是一个密宗境界。你没有通过〝清净、无我、调伏、精进〞,这是达不到的。没有通过刚才所讲的正确的教相和正确的事相去加以训练,没有正确的戒相去加以规范,那么就达不到宇宙所赐予的〝圆相〞。

这个情况,也就是所谓的〝智(这个所谓的〝智〞就是〝般若之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智〞就是指般若)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

所以这个《般若无知论》是非常玄妙,但是也非常深刻,是直达宇宙本源的。

 
《般若无知论》的〝灵性哲学〞

在这里顺便要讲一讲,这个境界就是我们所讲的〝灵性功德〞的境界。但是,我们〝灵性功德〞的〝灵性〞两个字,不是很容易为学术界所承认。尤其是现在这个〝灵性〞被滥用。这个〝灵性〞现在滥用到怎么呢?用得最多的,好像是有一个什么世界上、社会上有一个〝奥〞什么的,他在搞〝灵性的修养〞,结果实际上这个〝灵性修养〞就变成了一个〝性〞的活动;所谓的〝性〞,就是〝两性〞的活动,团体性的、大规模的〝性〞。所以这个跟〝灵性〞实际上是无关,跟〝灵性哲学〞是无关的。

而我们 大圣宝 僧肇所讲的《般若无知论》,祂这个〝灵性哲学〞,祂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把古印度的哲学传进中国以后〝中国化〞的哲学。所以,《肇论》中间的《般若无知论》,作为序篇以后的一篇大论,就立即抓住了历代的中国士大夫的心,对祂有很高的评价。

这篇文字虽然短小,但是很精悍;虽然难懂,但是祂深契密理。正由于祂深契密理,成为我们以后一系列的密教经典的公布,也就是说当时,因为是东晋,是晋朝,到后来进入隋、唐以后,逐渐出现的密教的经典,开辟了一个理论的方向。我们可以在《大日经疏》经典上,能够看到《肇论》的影子、看到《肇论》所言的各个理论的融入其中。

(参见 薄伽梵 师尊2012325日广播圣密龙讲)

 
编者按:本栏目所登载的学法报告,仅代表作者本人对法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古梵密—龙吟1579》:网页连结

《古梵密—龙吟1580》: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