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语〝唵〞
及实修实证
(节选之一)

 

到哪儿了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

梵本佛经中译的问题

古时的高僧大德洞悉到关于佛经翻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佛经经过翻译,就算是由一些著名的〝梵汉双美〞大翻译家,也就是说一些既精通汉文的、又精通梵文的梵汉两通的这一些人材;著名的大翻译家的作品,虽然他们已经极尽所能,把自己的所有才华,把自己对佛经的理解,以及包括对汉语的理解,包括一文一句一字一行,尽量准确的翻译,都希望把它翻译成、就是跟佛说的原来的本意相符合。

因而,梵经汉译,这些成果,作者宁肯说这是〝佛说〞,而绝不愿意说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而不把译作认为是自己的那独特的一种〝创作〞。但是客观上,由梵文经翻译成汉文经典或其它任何文字,每一种翻译的作品,已经包含了译者他们自己个人的创作活动。

不过,对佛的由衷的尊敬,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偈说: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但是,由于译者的文字般若的修为不同,对法性般若的体证不同,而误译是不可避免的!你没有个人的创作活动,也不成为翻译。但是,你要翻译呢,一定会有个人意念渗入其中的创作活动,尽管你主观上希望能够符合佛意。但是,难免有不符合佛意的地方,或者是难免把某一些精华漏掉的地方。

因为宇宙实相,一乘法性,本身是言语道断,心行路绝的。

如果,要把宇宙真理,晓喻众生,没有通过译者的文字般若的修养,这怎么能成呢?真是一个难题!

解决的方法,就是正法指导下的实修、实证,这样才能真正通达法性,尽量避免翻译中的错误。

因此,正确的翻译,来源于实修实证的悟性。否则,翻译的东西,难免与原文具有一些〝差距〞,甚至与原意大相径庭。这也是许多经文有多次翻译,多种译本的原因之一。

汉文华丽

这个汉文跟梵文有一个很独特的一个不同的一个特点-风格。在文字上,汉文来描写一件事情,它可以用许多很华丽的文字来描述一件事情。所以中国人这个诗歌特别多而且特别华丽。

从古代的《诗经》,最早的《诗经》开始,一直到秦始王,汉武帝,一直到魏帝。魏帝更是不用说了,魏帝他—曹操、曹丕、曹植称之为三曹,这个三曹是在赋诗上开一代〝新风〞。

甚么叫开一代新风?因为像《诗经》的这些诗,没有翻译真的是看不懂。《诗经》的诗也是有一点像梵语一样,就是文字很少,含意很丰富。但是到曹操这里开始开一代新风,诗词文字已经华丽起来,改变了文字朴实的那一种诗词,开一代新风。

三朝以后的诗都是比较美丽的、艳丽的。曹操、魏晋以后就是唐朝了,隋唐了。隋唐他这个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已经是达到了诗词的顶峰。当然词后来还延续了,一直到宋朝,按词牌作词,发展到顶峰。所以,就有了〝唐诗宋词〞这个说法。

这样,一句话,说明中国文字的华丽,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发展作文赋诗,已失去了原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朴质的一种作风。那么,这一种文化上的风格,必然要影响到古梵语的翻译。

(待续)

 
编者按:本栏目所登载的学法报告,仅代表作者本人对法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知乎》:网页连结

《塔州之光》: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