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唐
孝悌治天下&极终善性

 

说说大唐(连载之二十一):
孝悌治天下&极终善性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师尊

《孝经》里头,第十一章叫《五刑章》,它的原文这样说:「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翻译成现代语就是说,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曾子提醒说:国家有常刑,常刑来制裁老百姓以及文武百官大臣的罪行,使人向善去恶。五刑的条文,大约仔细学习可以看到有三千条之多,详细地加以研究;罪之大者,莫过于不孝。用刑罚以纠正不孝之人,自然民皆畏惧,走上了遵守孝行的正道。

从这一点上看, 高祖的教育,希望他们三个孩子都能够遵循这一个孝道;但是三个孩子接受程度不一样。长子,也就是大儿子—这位太子李建成学《孝经》学得最好,非常的仁厚。第二个儿子,封王是〝秦王〞,秦王 李世民祂也学得比较好。但是,秦王 李世民祂的政治智慧主要地表现在祂的用兵之道。因为 高祖李渊打下江山,三个孩子虽然协同出力,但是由于秦王 李世民所使用的兵法、作战中的韬略和 高祖李渊的思想非常默契,在帐下谈论军事往往到深夜还是在促膝长谈。所以打起仗来的时候,秦王 李世民在祂父亲的教导之下,作战胸有成竹,心中自有雄兵百万,所谓的〝运筹于帷幄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虽然,祂在兵法这个方面显示了祂卓越的智慧,但是祂也是很认真地遵照父王的指示,学习儒家的经典—特别是学习这一本《孝经》。那么我们再看看三子李元吉。三兄弟都是同母所生。而三子李元吉,人也是绝顶的聪明,但是作为 高祖而言,对这个三子似乎不是很放心;不放心的原因,主要性情不是很安定。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果说长子立太子以后,做了储君,他是发挥了他的这个〝孝悌〞的性格。

孝悌是什么?孝悌就是在《孝经》中第十二章,叫《广要道章》,原文:〝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翻译成现代语,它的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孔老夫子说:〝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应该以教化民众为先;教化民众要相亲相爱,没有比孝道更好的了;教民、教老百姓要恭敬和顺,没有比悌道更好的了;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间的风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要想安定军队、安定长官们的身心,治理一国的人民,没有比礼法再好的了。〞

这里讲到孝悌——〝教民礼顺,莫善于悌〞,这个〝悌〞是什么?〝悌〞就是弟弟敬爱哥哥,哥哥爱护弟弟,这就称为〝悌〞。拿我们的现代话来说,解释成现代语,就是人和人是一个不连续的整体、人民跟皇帝也是一个不连续的整体。拿魏征的话讲:〝民如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丞相魏征曾经讲过——老百姓就是好像柔弱的水,水可以载一只大船,这个船可以在水上行进;但是,水也可以把船打翻。质言之,也就是说水和船是一个不连续的整体,相互之间要瑜伽、关系要弄好。所以,这样的教育,三兄弟他能够接受,每一位都能够像长兄李建成这样接受得好,他就有仁厚之心。相对而言,秦王 李世民也是可以接受的,也是不错。但是这个三子李元吉就接受得比较差。 圣宗说:李元吉他所做的动作,以 高祖的眼光看来,都是接近于谋反的那些动作,召集一些不法之人在他的军队内部;而性格也不是那么调顺。

由于秦王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打仗时期,经常和 高祖李渊在一起,谈兵说法,感情比较融洽;所以三子就跟大太子李建成相处的关系比较好。这就形成了一点问题,一个什么问题呢?如果三子和太子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加起来就一定会比秦王 李世民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要强、要大。那么玄武门之变之前,政治力量也好、军事力量也好,祂还不足以抵抗他们两派的军队的力量、政治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祂又何苦像一些历史书上所写的那样,祂发动玄武门之变呢?明明要失败的嘛。所以很使人们自然地想起: 高祖李渊有没有授予秦王 李世民权力?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 高祖是宗前的圣祖。作为历代的密教的祖师们都一定知道这一句话的,什么话呢?叫做〝 大圣 释迦牟尼 佛祖极终善性的慈悲和智慧〞。

高祖李渊的军事情报系统不是没有察觉到三子异常的一些军事行动和政治行动;也不是没有察觉到三子疏远二子、团结太子这样的一个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从分封的地方看,秦王 李世民接近玄武门的地点和他们两位不相上下、不相伯仲。

 
(参见 薄伽梵 师尊2012218日广播圣密龙讲)

 
到哪兒了:网页连结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