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第54次修持班法會
聖密龍講體會

 

承載著高維度靈性生命的般若智慧—學習第54次修持班法會聖密龍講體會

金剛慈丹

 

 
轉自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微信朋友圈:

1、 進入密法的修行,應以中觀、中道思辨,從靈性角度調整和提升個人的思維。《佛說維摩詰所說不思議解脫法門經﹒囑累品》指出「菩薩修行有二相」,經文所講的:「一喜歡雜句文飾;二是喜歡深法而勇於深入其中」,這兩類菩薩。 師父聖密龍講詮釋《聖祖經﹒囑累品》這一段,本意是爲了警示弟子們修行要理事並重,既要認真學好學懂聖密法理,也要不畏困難深入實證,不要像社會上有一些人喜歡賣弄雜句文飾而沒有實際的修證。

弟子從網上看到了一位聖密行者的學法報告,覺得他的認識帶著「我執法執」,弟子覺得「文字般若」承載著人類文明和人類歷史的發展,古代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一字一圖騰,這些文字本身就是宇宙靈性智慧的結晶,更遑論「經、律、論」三藏蘊含的至極靈性智慧,所以,學好文字、領悟文字般若,是靈性智慧的體現,尤其是聖密弟子學習 薄伽梵 師尊聖密龍講的體會報告,更是弟子和 師父靈性思維波同步的體現,說明學法正確、掌握了靈性精髓,這是值得所有弟子們學習的,不可以輕慢和輕視,這和「喜歡雜句文飾」的另類眾生有著本質的不同。

這位行者說自己「喜歡深法」,弟子覺得話雖然沒有錯,但是他的報告恰恰體現了一個「新修菩薩」的「身口意」,因為不重視法理的學習,就沒有正確的修行方向,非常容易出現幻覺,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師父的聖密龍講是護持每一位弟子沿著光明的、清淨的、靈性的、無垢的靈性大道向前,跟上和吸收 師父的靈性話語境才有可能寫得出優秀的學法報告,因為這是「身、口、意」三密之中非常重要的「意密」的淨化和提升,思維提升了、超越了六識,認識和覺悟才會指導聖密弟子的實修實證進入「喜歡深法而勇於深入其中」,否則,猶如幼兒園的小朋友說我喜歡大學一樣,不會有任何實際的改變。

2、 翠玉録、鍊金術、煉丹術、賢者之石

弟子觀看了「翠玉録」等內容視頻,從中瞭解到西方和東方古老文化之中多有關於「宇宙人生」靈性智慧不同尋常的奇蹟出現,翠玉録中十三行的字跡和神秘符號,神秘的記載了人和宇宙瑜伽的奧秘,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翻譯英文版的手稿,這顛覆了鍊金術和牛頓的認知,「智慧吸引一切物質」,或許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對全人類的科學貢獻,是受到「翠玉録」的啓發。

福拉梅不過是個抄書的普通的抄寫員,由於對「賢者之石」日夜研究「得到神的幫助」,找到「點金術」;如同「翠玉録」一樣,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出版了《亞伯拉罕之術》,建起了教堂,還建成十七座醫院,成為傳奇人物;更不可思議的是他87歲和太太同一天去世,後來人們打開棺材發現空空如也,他和太太獲得了永生,在他們去世300年後,有人親眼看到這對夫妻。

中國著名的道家煉丹家「抱樸子」,解釋了為什麼福拉梅夫婦會死而復生。死不過是個障眼法,實際是神秘消失。

以上所記錄的這些神奇的事蹟,證實了宇宙和人生有直接的聯繫,宇宙有不可思議的偉力,人通過一定方法的修煉可以改變自身的磁場和能量場,達到和宇宙能量的共振,「萬物本是太一」。當人和宇宙的瑜伽達到非常密切的程度和層級,人生不僅在顯態世界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未來生命也會產生質的改變。

視頻給予弟子的啟示是「當把自己的生命都捨去,完全融入大宇宙的時候,生命才會產生奇蹟,出現不可思議的聖通變化,乃至臻達生命的虹化現象」,視頻堪比宗下「捨壽法門」的預熱,正如宗下「捨壽法門」的初級生命實踐,「捨壽法門」是各宗教以及佛教內部各宗派之不共法。直達阿尼米塔、阿尼拉泊雪、阿拉卡絲那三極無相密乘,是人類生命獲得靈性解脫的上極、極頂、極極之了義大法。

師父聖示:「捨壽是完全徹底的貢獻給眾生,這個完全徹底不是很容易做到,所產生的效果祂是一個宇宙性的效果。」 師父同時指出:「第一個視頻,他講到了宇宙真實的時候,既講到了西方的宗教,也講到了東方的道家,他雖然沒講到佛教,但是我相信,我們佛教的捨壽教法、捨壽灌頂,如果一旦公開的話,那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

師父說:在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三密陀羅尼的一個象徵性的圖形,就是兩個三角形相交,一個是向下,一個是向上。我們有實修的人,就會感到,這兩個三角形啊,祂的奧秘、祂的象徵性意義就是宇宙和人生相交,人生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人生。

由此,弟子理解無論是西方的鍊金術、還是東方的煉丹術其實都是指人與宇宙瑜伽的修行方法,並非所謂的「點石成金」,翠玉録十三行字以及「賢者之石」符號浮雕,實際上是「古代得道的聖人」留下的人和宇宙溝通的密語、密咒、密印等,承載著高維度靈性生命的般若智慧,因此,深入翠玉録十三行字以及「賢者之石」中進行研究,則會令人產生不可思議的奇蹟。

編者按:本欄目所登載的學法報告,僅代表作者本人對法的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神聖曼荼羅》:網頁連結

到哪兒了:網頁連結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