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次
聖密龍講授課紀錄
(五)

 

【法音頻道】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塔州之光

 
中華文化‧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聖密龍講選載: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聖密龍講摘錄:

 
智及 宗師按】

南天極地大雷音金剛禪寺即以前州長培肯先生於200014日中午,在州長辦公室,所承諾的「你們辦金剛禪大學如果不需要聯邦政府的任何經濟資助,他可以給予—個特別的批准」......故此,「澳大利亞金剛禪大學」名稱就此誕生。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聖密龍講摘錄:

 

澳大利亞金剛禪大學
密學研究院第937次聖密龍講授課紀錄
(五)

 
我從內心摯誠地感恩 聖宗 淨悟老法王神聖的綬紀,祂在1963年就聖示說,當世界大弘時一定會有魔羅出現,反對聖教,其中也提到「反對補特伽羅學說」並如何應對的問題,現今終應驗了......

這個錄像當然是外道的錄像,而不是我們佛法的內學的錄像。我們知道,我們在討論佛法的時候,如果一個法師祂從頭到尾都是講 佛,而沒有用其他的生動的比喻來加以詮釋的話,有可能很多佛法都變成是一個聽不懂的東西,特別是初學者,變成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藉助於討論科學的錄像,這還是必要的。至於在討論中,有可能有些行者他是結合了佛法的比較好,比較結合了緊密,有些行者可能結合了不大好,或者甚至是完全不結合,完全是自己的發揮,對於這一點,自己的發揮,我們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尤其是我們現在討論到意識的問題,在佛教而言,意識有末那識、阿賴耶識、庵摩羅識,有阿彌陀識,有阿尼米塔、阿尼拉泊雪、阿拉卡絲那,有那麼多的層次,每一個層次我們都在實踐之中,而且在理論上也沒有充份的闡述,因為我們的時間不夠,我們正在用全世界行者都能聽到的聖密龍講的形式努力地趕上和補充。

尤其是初期的意識,初期的意識末那識染淨二分,我們最早期,佛教的最早期原始佛教的時候,那個時候就對補特伽羅識,也就說末那識的染分的跟淨分的討論,就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在 阿育王時期, 阿育王時期,甚至 阿育王聽信了小乘行者,上座部行者的某些行者的建議,準備消滅持庵摩羅識的一切有部,但是由於 阿育王祂有佛性,祂後來終於改正了祂的想法,沒有消滅補特伽羅,修行證果而悟,且反而支援補特伽羅的部落。

因為補特伽羅這個影響,持一切有部實際上太大了,而且意識染淨二分,在末那識這個染淨二分是客觀存在,而不是說你想要有它就有,你想要沒有它就沒有,不是這樣,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就好像是小乘聖者他是客觀存在,後來發展到大乘聖者,也是客觀存在,大乘聖者當然是進步了。我們講意識,最初步的補特伽羅階段,就是最初步的末那識的階段,當然,末那識的概念是後來的唯識宗才開始弘揚起來的,這樣也有別於補特伽羅的初級的形式。末那識它有染淨二分,我們以前討論過的榮格、弗洛伊德這一類的心理學家,也就是從末那識的染分開始研究起,他們還沒有研究到淨分。所以,我們說,末那識,末那識的這個意識它是有級別的,它的級別就是阿那含識,阿那含的級別。阿那含的級別說明什麼呢?說明小乘聖者也有區別,阿那含分五個檔次,阿那含的淨分分三個檔次。而阿賴耶識有Mahayana級別,Mahayana級別和阿那含級別又前進了一步。那麼到庵摩羅識,第三層,第三層那就是金剛乘識,金剛乘的Maha-Kālacakra,也就是時輪金剛識。那我們的阿彌陀、阿尼米塔、阿尼拉泊雪、阿拉卡絲那這四層識,又是更進一步識,是無相層識,因此,無相層識是最高層識。

因此,我們在看這些錄像的時候,不要隨便的延伸這些錄像中的思想,錄像只不過是做一個參考,你如果延伸的話,就是犯了錯誤,達不到我們原本是想啓發大家,有一種新的認識,以佛法的本來面目示人的目的,這個是要值得注意的一個方面。所提出來的觀點,有些是很寶貴的,有一些是很新穎的,但是,這個新穎的,實際上正如科學發展一樣,它是一個不定式,科學發展看來成果很大,但是任何科學的成果,都有可能被後來的科學成果所否定,我們千萬要注意這一個定律。但是,以佛教而言,佛教的十三層識,祂是一個真理,祂是法性的具體的體現,是永遠不過時,永遠不會被否定的,這個是我對大家的一個忠告。

謝謝大家的今天晚上的時間,各位聽眾再見!

(完)

 
(參見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 2021717日第937次廣播聖密龍講)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