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第48次修持班法會
聖密龍講體會
金剛勝勛

 

掌握中華文化的優秀傳承,有利於密教的學習、修行—學習第48次修持班法會聖密龍講體會

金剛勝勛

 

 

 
轉自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微信朋友圈:

由於密教解密的內容和深度都有一個因緣和時輪問題,所以實際上 師尊的聖密龍講中也經常會有「文有隱伏」,點到為止。所以對 師尊的聖密龍講不能只是一般化的學習和理解,真正是要認真的去慎學和慎思,也就是常說的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且對 師尊的前後教法要融會貫通去理解。或許這樣能明白多點。

穿越時空,對聖密宗而言,實際上是大智本行,遊戲神通,高維度時空靈性運作的一種體現,佛的六通智慧之一的宿命通,也是穿越時空的一種智慧。 師尊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五十多年中,為救渡無量眾生,根據不同時空和不同根器而顯現了無數不同形式的穿越時空的聖通實驗,其中最為震驚、最為壯觀的是為張主任表演的在將軍樓顯現四十年代日本東京機場和飛機境況。其根本教義是密法顯用,實證宇宙能量、宇宙真實的存在。是以佛教密法的靈性科學破斥唯心論的迷信觀和唯物論的偏見觀,給張主任以「眼見為實」的直覺感,開啟對聖密宗靈性教法的可修性、可證性、可信性的智信,而不是迷信。

弘揚密教就必然要弘揚神通(聖通),沒有神通就沒有方便;沒有方便,就無法救渡上上上勝根的眾生。澄清對隱態世界、隱態生命、隱態能量、靈性世界以及神通功能等各種教法的質疑和不正確認識,引領眾生超越六識的局限,就是為聖密宗薄伽梵正法在全世界和全中國的大弘掃除障礙。唯有 薄伽梵親自傳教的法才是正本清源的教法。

在中國社會中,對佛教密宗的神通教法,主要有三大阻力(障礙):一是儒家的怪力亂神論,它的社會影響深遠;二是現實社會意識形態中基礎於六識思維的唯物論仍然是人們認識論的基礎和科學研究的基礎,這個基礎是不太容易動搖的。三是佛教顯教和佛學界對神通不理解、不認可、甚至反對,把神通說成是異端,他們有話語權的優勢,他們的負面影響不能低估。穿越時空不僅可以通過密教修行達到,而且在中國民間也有歷史傳承。隨著現代物理學、量子力學的發展及其知識的推廣普及,對於隱態時空、隱態生命、隱態能量、隱態規律等宇宙隱態時空的真理也會逐步被人類認識。

九千年的偉大中華文明蘊含著豐富的靈性文化,是人類靈性文化的寶庫,特別是《易經》是人類萬經之源,不僅歷久恒古,而且深蘊宇宙科學、天文科學、人文科學、生命科學、靈性科學等豐富內容,其深度和廣度,也是現代人和現代科學仍然難以達到的。聖密宗的教法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後,在中國化的過程中就吸收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因此掌握中華文化的優秀傳承,有利於密教的學習、修行。

感恩 師尊在這次聖密龍講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理論概念作了疏理和詮釋,令大家不但從 師尊的教法中學習了用現代量子力學的觀點闡釋聖密宗的法理,同時也不斷地學習運用傳統文化的理論觀點理解、闡釋、修行和弘揚聖密宗的法理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學習,令弟子明白了一些過去模棱兩可的問題,有利於在今後的修行中把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聖密宗的法理相融相契學習運用。

所謂「天命之謂性」,其實,天與天性、佛性、靈性、本體、體性、靈魂、佛、真實等名相,都是同一個神聖的本源的名稱,都是 毗盧遮那大佛所創造的宇宙最原始的法性,或說宇宙本體、宇宙體性。就是宇宙高維度時空超越界的宇宙智慧、宇宙能量。

所謂「率性之謂道」,就是指按照宇宙法性規律辦事。「性」是宇宙萬物存在的根據,又稱為「理」、「天理」,依「理」辦事稱為「道」。

「天命」即「天性」,是上天所設定的初始的價值,因此「率性而為」就是宇宙絕對真理。遵循宇宙真理就是遵循天命。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率性而為,順應宇宙規律、宇宙法則。否則就是自取滅亡。認識人與人、人與國家、國家與國家都是不連續的整體,人類彼此攜手團結,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率性而為,都是天命所歸。於個人而言,清淨無我調伏精進地修行,視佛眾平等,發揚宇宙慈悲、智慧和大愛,渡一切苦厄,就是率性而為。行菩薩道就是率性而為。人天瑜伽就是率性而為等等,在平時的修行和生活中都能體現出來。

師尊還開示:以宗下的語言來講,宇宙中存在的物質,其實只有兩種:一種是可見的物質,構成顯態世界,這只是佔宇宙的0.00001%;另一種是不可見的暗物質即暗能量,構成隱態世界,佔宇宙的99.99999%,整個宇宙就是由這兩種物質組成。而暗物質又可分為加速膨脹的暗物質和永恒不變的暗物質。無論是可見的顯態世界物質,或不可見的隱態世界暗物質,都有正能量和負能量存在。所以我們的修行,不僅要能夠進入這些時空,還要能辨別出哪些是正能量,哪些是負能量,以便於利用正能量和依託正能量,防止負能量的干擾、侵襲和控制。趨利避害。

 

 
《塔州之光》編者按:本欄目所登載的學法報告,僅代表作者本人對法的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