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第34次修持班法會
聖密龍講體會
金剛法賢

 

愛緣慈悲心不僅可以和聖緣慈悲心共存,而且更是提升、升發聖緣慈悲心的好工具—學習第34次修持班法會聖密龍講體會

金剛法賢

 

 

 
轉自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微信朋友圈: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師尊慈悲跟弟子們重溫、學習及聖示有關《五種慈悲心》的法理。這些法理是每個聖密行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碰到,實用性很高;當應用得好時能解決很多問題,但若誤解,或是有困惑,就會增添很多無謂的煩惱,覺得事事難以取捨,無所適從,好像處處做人難。

以弟子的理解,五種慈悲心,無論是愛緣慈悲、眾緣慈悲心、法緣慈悲心、無緣大慈慈悲心,直至聖緣慈悲心,都是一位行者對其他眾生的愛的表現;其分別,就是這些愛的原由、出發點是甚麼,及那位行者希望這些愛能達到甚麼效果。這也是提醒世人,對眾生的慈悲及愛,不要侷限於只是與自己有關係的人,而是要更廣泛地對待其他眾生,對所有眾生要有大愛,而不是小愛。

弟子認識,聖緣慈悲心這法要,是教導行者們要捨棄前四種慈悲心的執著,目的,是為渡一切苦厄,令行者由凡轉聖,趣向涅槃成佛的大道。

然而從日常所見中,弟子感到有些行者們錯誤理解,錯誤認識為:作為一位聖密行者,你只需要有聖緣慈悲心,其他四種慈悲心是不必要的。

弟子覺得,這是一種偏見及誤見。

猶如萬丈高樓,無論高樓是怎樣高聳入雲,其基層仍然在地下。沒有這基層的建設,這座高樓也豎立不成,會塌下。

沒有愛緣慈悲心這基建部份,其他的四種慈悲心也只是空談,流於說食不飽的層次。

愛緣慈悲心,雖說是最底層的慈悲心,其實是所有慈悲心的「母親」。試想:沒有了對眾生最基本的慈悲,又怎談得上發心去幫助其他眾生提升,由凡轉聖,即身成佛呢?

然而在俗世中,有無數眾生就是執著這「愛緣慈悲心」不放,令到他們不能幫助自己或是其他眾生,邁進更高層的靈性境界。就算在世間法中,也可以看到不少例子,顯示出「愛緣慈悲心」成爲了一些人的枷鎖,令他們陷於「被情所困」的巢臼中,不能自拔。

另一方面,在實際生活中,弟子也見過例子,有些行者以愛緣慈悲心是「不可取」的借口,沒有對他們的長輩或父母給予應有的尊重,導至家庭不和睦。這不是一個聖密行者應有的態度。

猶如人蔘雖好,能起死回生,但一個嬰兒需要的是奶,而不是人蔘去成長。對於初修者,要一步登天,一下子要捨棄愛緣慈悲心來達到聖緣慈悲心的層次,這也是不合適。講到底,宗教過程,過程過程,還是要一步步走過來的。

弟子感到,聖密法之所以高,是因為祂是無相,是蘊藏於所有法之深處,有待因緣成就時利益眾生,協助眾生如火中鳯凰,脫離永苦得重生。

法無定法,愛緣慈悲心也可以成為聖密行者手中的寶劍,是他們渡世的工具,而不是被唾棄的對象。

愛緣慈悲心不僅可以和聖緣慈悲心共存,而且更是提升、升發聖緣慈悲心的好工具。最重要的,是行者們必須真的撫心自問,問問自己是否真的有清淨?是否真的有無我?更不用說,是調伏於宇宙規律及精進學法。要問問自己,是否已真的超越了愛緣慈悲心的層次,還是這僅是自己自私的借口而不自知?

謹呈膚淺認識,祈請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師尊慈悲聖正及教導。感恩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師尊慈悲加持。

弟子
金剛法賢 叩呈

 

 
《塔州之光》編者按:本欄目所登載的學法報告,僅代表作者本人對法的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Last updated:
Copyright © 1991- Jin-Gang-Dhyana Incorporated